國家太空中心:低軌衛星零組件拚明年底6成台灣自製
(中央社記者張璦新竹6日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今天表示,中心轉為行政法人,未來3年預計招募300人,薪資有所提升、更具吸引力;此外,他提及,台灣已經展開低軌衛星相關零組件開發,目標是明年底約60%為台灣自製。
國家太空中心(Taiwan Space Agency,TASA)1日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今天舉辦揭牌典禮,吳宗信針對太空中心過去、現在計畫與未來任務,進行簡報。
獵風者衛星小檔案
- 獵風者衛星是觀測風場的衛星,重量約250公斤
- 屬台灣自製衛星,自製率逾8成,附帶驗證由台灣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
- 搭載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進行海氣交互作用、颱風強度預測等研究
展望未來任務,吳宗信表示,國家太空中心會推動本土太空產業,培育多元太空人才,成立太空教育辦公室,也會提升太空技術能量,並完備國家發射場域與太空環境驗測平台等基礎建設。
他指出,國家太空中心改制為行政法人後,資源會擴充,最重要任務是擴展、輔助台灣本土太空產業發展,行政法人擁有相當大的彈性推行相關政策。
吳宗信表示,改制後的太空中心,將新增「太空新創事業處」,將以育成中心的概念,無論內部技術發展到可商業化程度,或是大學端或私人團體認為太空中心有好的軟硬體與專家,透過國家資源移到新的BU(Business Unit),用商業化方式找資金技轉。
吳宗信說,低軌衛星不僅是全世界,也是台灣專注的焦點,台灣優勢在於,太空中心過去20、30年已建構一定基礎,且台灣也展開零組件開發,目標是明年底約60%完全台灣自製。
媒體關心太空產業與半導體產業在人才上有高度重疊,太空中心給出的薪資是否有足夠吸引力;吳宗信表示,中心未來3年預計招募300人,中心轉為行政法人,薪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比以前更有吸引力,「我們這邊生活品質算相當正常,是有限的責任制」。
吳宗信表示,太空不管是衛星、火箭或影像處理,人才來源廣泛,大學不一定要讀航太系,機械、數學、電機、電子、土木材料等,這些專長都需要,且一個月前啟動南部火箭研究基地招募,「湧進的履歷超乎我們要招的人5到6倍,這是以前沒看過的情形」。
先前他提出「北衛星、南火箭」願景,吳宗信今天進一步提到,今年開始會有入軌火箭計畫,預定是在南部,「一切照計畫在進行」。
針對國家發射場址,吳宗信說,今年開始會啟動選址,會照一定規矩,進行環評。(編輯:潘羿菁)11201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