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福七探測大氣邊界層特性 國際學者讚貢獻研究

2020/10/21 14:34(10/21 14:5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1日電)福衛七號升空一年多,國外學者稱讚,福衛七號能探測傳統技術較無法觀測的大氣邊界層特性;國研院太空中心也表示,福七蒐集資料不需校正就能直接使用,也可以追蹤全球暖化的增溫幅度。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研院太空中心)今天起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為期3天的「第5屆國際導航衛星掩星觀測研討會」,這也是福衛七號發射後,首度以福衛七號為主軸的國際研討會。福衛七號合作夥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署長雅各布斯(Neil Jacobs)以影像參與現場,會中也報告福衛七號發射一年多的成果。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指出,目前全球包含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各大氣象作業中心都已證實福衛七號能有效改進全球天氣預報準確度,尤其對熱帶區域的改善最大,在熱帶地區離地表6公里大氣溫度5天預報誤差的改進達到4%。

國研院太空中心表示,福七觀測資料的準確度與高解析度,對大氣研究有重要貢獻。數位國外學者都在研討會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福衛七號掩星觀測的一大優勢是能夠探測傳統遙測技術較無法觀測的大氣邊界層特性,邊界層是許多天氣現象發生的區域,是大氣最接近地表的部分,厚度約1到2公里,包括午後熱對流發展、海陸風環流等,都跟人類活動息息相關。

國研院太空中心指出,福衛七號資料具高解析度、不受低雲遮蔽及水氣影響的特性,且儀器的改進使福衛七號在近地表的資料量高於福衛三號,有助於研究全球大氣邊界層在季節及地域上的結構變化。加上福衛七號的資料不需校正就可直接使用,可協助確立並追蹤全球暖化的增溫幅度。

此外,福衛七號的電離層掩星資料品質穩定,每天已經能輸出超過4000筆資料。成功大學及中央大學研究團隊已經利用全球電離層雷達驗證福衛七號電離層產品的正確性,並發表於太空科學相關期刊。重要成果包括成大研究團隊發現2019年罕見的南極平流層驟暖事件,這對未來應用人造衛星通訊、網路連線以及導航具有重要的影響。

國研院太空中心今天同時也舉行福衛三號感恩茶會。福衛三號2006年4月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在今年5月1日正式結束衛星任務,功成身退。

前國科會主委、中央研究院院士李羅權表示,福衛三號開啟了台灣在掩星資料輸出國的地位,過去14年的觀測資料不僅在天氣預報上的貢獻超出預期,受到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重視,更為台美合作福衛七號奠定基礎。(編輯:楊玫寧)10910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