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世界實驗動物日 倡議動物具備自由福祉

2020/4/24 20:11(4/25 00: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4日電)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國研院表示,許多醫療奇蹟仰賴背後的實驗動物,倡議動物要具備5項自由和3項福祉。近期武漢肺炎的疫苗也有賴小鼠、倉鼠與天竺鼠確保安全性。

科技部轄下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設有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研院今天在臉書粉專表示,全球無數的醫療奇蹟仰賴犧牲奉獻的實驗動物。國際上為了提高實驗動物的生活品質,設立4月24日為「世界實驗動物日」,倡議動物都要具備5項自由和3項福祉,希望大家能愛惜身邊的動物資源,並心懷感謝。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秦咸靜今天接受採訪時表示,動物實驗有人認為殘忍,也有人認為是必要之惡,確實必須從中取得平衡,因此動物應該具備的5項自由包括充足的食物和水、安穩的棲息空間、自由的表現本能、放鬆的無憂生活與即時的醫療照顧,3項福祉則為替代、減量、精緻化。

農委會統計,台灣2018年實驗動物使用量為357萬隻,齧齒類動物占94萬,常見的齧齒類動物為小鼠、大鼠、倉鼠、天竺鼠4種,其中,實驗最常用的是小鼠。

秦咸靜解釋,實驗動物主要希望跟人「愈像愈好」,才能滿足基礎科學研究的需求,確保產品開發用在人體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因此,跟人一樣屬於哺乳動物的小鼠,由於體積小、飼育成本低約,大約6到7成的科學實驗都用小鼠,實驗後會進行安樂死,也希望透過比較人道的方式進行,減少研究員的心理衝擊。

她表示,實驗鼠有100年的歷史,是造福人類健康的功臣。像是近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苗的研發,也仰賴倉鼠、小鼠及天竺鼠。倉鼠比較容易自然感染這個病毒,小鼠透過基因改造技術,讓牠長出跟人體接近的接受器,可應用在許多傳染病研究,天竺鼠最常被用來測試疫苗安全性。

秦咸靜解釋,實驗動物一般講求全球通用性,但有少數幾項台灣獨有的實驗動物,像是蘭嶼豬與李宋豬。

她表示,豬常用在心血管或是皮膚吸收藥物的研究,但是大型肉豬一隻重達100到200公斤,研究過程中,研究員會非常辛苦,後來各國透過基因改造,研究出小型迷你豬,一隻20到30公斤,比較容易進行實驗,但比較虛弱。台灣的蘭嶼豬具有野性,又有比較強壯的優點,在許多生醫研究上幫上不少忙。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主要飼育小型實驗動物,包括實驗大鼠、小鼠、天竺鼠與實驗兔,每年大約提供給台灣其他學研機構16萬隻實驗動物。(編輯:郭萍英)10904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