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520回顧與展望2 / 國會硝煙四起 學者:賴政府施政應結合全民共識

2024/5/18 08:36(5/18 10: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20日就職,學者分析,賴政府將面臨能源結構調整、居住正義等內政挑戰。(中央社檔案照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20日就職,學者分析,賴政府將面臨能源結構調整、居住正義等內政挑戰。(中央社檔案照片)

總統蔡英文從政治門外漢到帶領民進黨8年執政,挺過新冠疫情、兩岸緊張、中美貿易戰危機,推行多項改革,把台灣推向國際,締造多項台灣民主史紀錄,但也有未竟之業,520交棒後,將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機會與挑戰。中央社從10日到20日推出一系列報導,提供讀者多元觀點的完整報導。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吳書緯台北18日電)總統當選人賴清德20日就職,學者分析,賴政府未來將面臨能源結構調整、居住正義、低薪問題等內政挑戰,面對新國會戰火四起問政風格恐掣肘預算與政策法案,賴清德未來應考慮透過全民共識影響國會,才有利施政。

賴清德勝選創下總統民選後政黨連屆執政的最長紀錄,開展民進黨連續3任中央執政,但面臨朝小野大困境。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沈有忠說,未來4年立院的朝小野大、不同於當年扁政府,這次是在野黨出現戰火四起問政風格,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對施政的批評、監督力道都很強,未來賴政府無論預算、法律制定、政策推動等等,都需有更多溝通,難以按照政府意志主導。

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指出,內定行政院長卓榮泰喊話盼朝野共生共榮,但囿於跟在野黨的政治利益相違背,難度將很高。他建議,賴政府未來應思考如何結合公民社會力量,透過全民共識對國會形成壓力,要求國會讓行政部門能推動重大議題改革。

至於內政挑戰,供電與能源結構是受訪學者的共同憂慮議題。沈有忠認為,近日供電問題並非缺電,而是天災或意外影響供電穩定性,但對民眾來說,停電就是停電,不會深究背後成因;只要媒體報導、在野黨的攻擊形成輿論壓力,就會對政府施政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新政府必須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趕快讓民眾了解箇中原因。

林子立從能源結構面指出,台灣目前不缺電,但傾力發展的半導體、IC等相關產業都相當耗電,加上世界趨勢是要求高科技產業使用綠電;賴政府須思考並尋找如何調整能源結構,方能適合台灣未來產業發展。

林子立說,台灣現行能源有超過9成仰賴進口,但兩岸情勢緊張導致進口能源並不符合長期發展需求,而光電、風電等能源的占比,最高就是25%至30%,台灣勢必要有能源結構調整的備案,思考其他自主能源的可能性。

至於低薪與居住正義,沈有忠說,薪資結構屬長期累積問題,要在1、2年內大幅度解決不容易,政府過往透過軍公教加薪帶動民間薪資,未來可考慮藉由政策鼓勵主流大型企業共同加薪。

林子立認為,低薪必須透過政策工具改善,讓企業在自主加薪上有更多空間,否則很快會是下一波朝野攻防焦點。

林子立強調,政府已訂定最低工資法,但最低工資僅是民眾出社會的起點,且台灣普遍薪資低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加上高房價現況,政府必須直面事實,應該要放手漲電價、新台幣升值,不能永遠只依靠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

林子立指出,新政府若能化解低薪與高房價,等同青年問題迎刃而解,但要落實相關議題,將改變既得利益結構,必遭反對,並成為國會政治攻防主軸;若不謀解決之道,新內閣的持久性及政策延續性恐遭挑戰。

針對賴清德國家希望工程提及應增加投資社會福利,林子立認為,由於社會福利只能增、不能減,政府必須拿捏得當,且台灣經濟不可能年年增長,國家也不能永遠用稅收盈餘來思考社會福利政策,終究要推出可長可久的社會福利政策。(編輯:林克倫、楊凱翔)11305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520回顧與展望3 / 台美關係重中之重 落實和平四大支柱牽動兩岸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