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政治受難者及家屬重返綠島 赴「十三中隊」獻花

2024/5/17 10:40(5/17 13: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館長洪世芳(左)陪同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家屬前往「十三中隊」,向在綠島長眠的政治受難者獻花致意。(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3年5月17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5月16至18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館長洪世芳(左)陪同白色恐怖受難者及家屬前往「十三中隊」,向在綠島長眠的政治受難者獻花致意。(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3年5月1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7日電)由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帶隊,16日陪同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則周、楊田郎、陳顯宗等人及家屬前往綠島「十三中隊」,向在綠島長眠的政治受難者獻花致意。

紀念1951年5月17日首批政治犯登上綠島,國家人權博物館16日舉辦「2024年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傳承威權時期政治受難者生命記憶,也以綠島人權音樂會紀念受難者,彰顯人權。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戒嚴時期關押於綠島的受難者一旦離世,若沒有親人領回,便會埋葬於綠島牛頭山腳往燕子洞方向、兩座由1952年受難者建造的「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公墓」界址樁柱之處。新生訓導處僅設有十二中隊,但受難者們為表情誼,將這公墓取名為第十三中隊。

儘管「十三中隊」並非當年新生訓導處專用的墓地,但重返綠島的難友,都會到這裡獻花憑弔。據陳英泰記載,高漢橋、陳阿福、辛水波及黃文欽等前輩,均埋葬於「十三中隊」。

人權館表示,埋葬於「十三中隊」的受難者人數雖然不多,卻是受難者們的集體記憶。

在刑期中因強制勞動而於1964年5月心臟衰竭過世的辛水波的妹妹邢辛春美及辛美儀來到現場,獻上象徵自由、和平與公義的百合花,親見哥哥的墓碑。她們表示,數十年前已將哥哥的遺骨移回台灣安葬,多年來一直想看看哥哥生前在綠島生活的樣貌,這次終於成真。

受難者暨家屬獻花儀式後前往人權紀念公園參加綠島人權音樂會。綠島國小幼兒園開場演出「綠島的孩子們」,展現綠島在地風情;NTSO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弦樂團演出「台灣音樂百年組曲」,以及曾是受難者為難友送行的「千風之歌」等,最後由受難者陳欽生與簡中生共同領唱「綠島小夜曲」。

洪世芳表示,感謝現場綠島居民支持協助與綠島國小幼兒園師生精彩演出,也謝謝國台交劉玄詠率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弦樂團來到綠島,以音樂向白色恐怖歷史致敬,希望透過樂音撫慰人心,帶來感動。(編輯:管中維)1130517

國家人權博物館16日舉辦「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NTSO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弦樂團舉行綠島人權音樂會,以樂音撫慰生靈。(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3年5月17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16日舉辦「政治受難者暨家屬重返記憶之島-綠島」活動,邀請NTSO台灣青年交響樂團弦樂團舉行綠島人權音樂會,以樂音撫慰生靈。(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3年5月1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