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騰雲二型無人機作戰測評有精進之處 近期將執行複測

2024/1/28 13:3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8日電)國造騰雲二代大型無人機為國機國造代表之一,已在民國111年完成研發測評,空軍112年接受教育訓練,並進入軍種作戰測評階段,但知情人士指出,測評間仍有改進之處,目前正精進軟硬體設備,近期將複測。

無論軍、民用無人機均在俄烏戰場立下功勞,台灣面臨中共文攻武嚇,已急起直追發展無人機技術,包括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小型紅雀、中型銳鳶、大型騰雲及巡飛彈等無人機,甚至軍備局也以四軸、多軸無人機為基礎,改裝並掛載步槍、榴彈砲。

其中由中科院自行研製的「二代騰雲」屬大型無人機,由於一代舊型機不符軍方需求,未正式撥交空軍;相較一代機,二代機已換裝新式發動機,其構型、系統均重新設計。

針對二代騰雲的研製進度,民國111年3月中旬已完成第一階段研發測評,並以衛星導控測試自動起降、近24小時長時間滯空等項目,而空軍官兵已在112年1、2月接受中科院教育訓練,並在同年3月進入作戰測評。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在軍種作戰測評期間仍有改進之處,因此目前仍在精進階段,並更新騰雲的軟硬體設備,近期將進行複測。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國軍裝備研發流程初步分5大階段,分別是:概念展示、工程發展階段、研發測評(未到軍種)、作戰測評(軍種)、量產;其中工程發展階段會視情況與概念展示合併。

雖然二代騰雲構型曾在108年國防產業展中亮相,但中科院在112年國防產業產中披露,近年已將機艙及機腹內次系統、掛載裝備完成開發且通過測評,例如衛星導控、電子偵蒐、合成孔徑雷達等均開發完畢,更配備多重飛控導航複連設計,一旦飛行失效就會啟動備援機制;另外,動力系統雖然與對美軍購的MQ-9B無人機相同,但其餘零組件自製率很高,有助奠定國造無人機的發展。(編輯:蘇志宗)11301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