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大選逼近 BBC關注「共諜」問題

2023/11/9 17:0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新加坡9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在明年總統大選舉之前,將矛頭對準所謂的「共諜」上。有學者指出台灣在懲罰間諜方面「並不十分嚴厲」;但也有學者認為北京這些手段作用不大,台灣選民早摸清這類伎倆。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自1949年以來,台灣與中國就彼此監視。但在過去10個月,台灣除了將一連串人士以間諜罪起訴,也對多人做出定罪判決,並直指這是北京當局加強間諜活動、且相關策略已擴大到軍事菁英圈之外的鐵證。

今年初以來,已有16人被控替中國從事間諜工作;相較之下,台灣法務部調查局2013至2019年間登記的間諜案數量為44件。

數份報告暗示,北京持續擴大在全球的刺探情報活動,尤其針對美國。而華府同樣升高對中國的情報蒐集工作。

曾在印太地區服役數十年的美國退役陸戰隊上校紐夏(Grant Newsham)認為,對中國諜報人員來說,台灣是個很容易下手的目標。

他說,除了因為台灣鄰近中國,且大部人都說中文之外,台灣在懲罰間諜上「並不十分嚴厲」。「這會影響到替中國刺探情報的意願,因為一個人會認為『虧損風險』沒那麼嚴重。」

紐夏還指出,台灣過去沒有一套健全體制來限制機密資料取得,一直到最近才有了改變。

他說:「如果沒有好好控管敏感和機密資料…就可以想見這會讓任何有能力的外國情報機關有可乘之機。這正是在台灣上演已很久很久的情況。」

台灣似乎把抓間諜的重心放在軍中。遭控的共諜大多與軍事有關,或被控把軍人視為招募對象。

而多位專家認為,如果將調查鎖定台灣商界,同樣會抓出許多個案。

讓人憂心的是,中國的「間諜」不只偷取機密,也協助帶動風向,爭取輿論對中國的支持。

政大訪問學者格沙內克(Kerry Gershaneck)表示,中國對台戰略有一半涉及「媒體戰」,欲從心理層面瓦解台灣、消磨台灣人民士氣。他以2020年上屆總統大選前夕為例,北京遭揭發曾付費給台灣媒體換取對中國的正面報導。

政治大學政治科學學者南樂(Lev Nachman)表示,民進黨這一次對於資訊戰的作戰計畫,是將間諜指控對外公開,這對民進黨來說是「不錯的公關宣傳」。

南樂也認為,中國的滲透行動作用不大。他舉例說,4年前大選時同樣存在中國干預的擔憂,總統蔡英文依舊取得重大勝利,可見一斑。

南樂表示:「(介選)案例並非新鮮事。這已是台灣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選民比我們認為還要知道這些伎倆。」(譯者:蔡佳敏/核稿:張正芊)1121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