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專文:台灣抗中國認知戰經驗可為借鏡
(中央社華盛頓15日綜合外電報導)知名記者艾普勒波姆(Anne Applebaum)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說,在中國試圖擴張全球影響力之際,台灣對抗中國認知戰、經濟施壓和政治操弄的策略,或許可供其他國家參考。
艾普勒波姆在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這篇題為「中國對台戰爭早已展開」(China’s War Against Taiwan Has Already Started)的文章中寫道,中國有時在軍事上對台灣施壓,例如出言恫嚇或發射飛彈,但近年施壓方式更為多樣,著力於所謂「認知戰」:不只是宣傳,而是企圖製造一種投降心態。
艾普勒波姆說,大家現在對這種結合軍事、經濟、政治和資訊的攻擊應該不陌生,因為已有前例。在2014年之前,俄羅斯曾希望不費一槍一彈就征服烏克蘭,只要讓烏克蘭人相信國家腐敗無能到了極點、無法獨自生存就好。
如今中國也想在不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情況下奪台,只需要說服台灣人,民主制度存在致命缺陷、盟邦不會來援,以及「台灣人」的身分認同並不存在。
艾普勒波姆說,台灣政府官員和民間意見領袖很清楚,從許多方面來說,烏克蘭都替台灣做了個示範;她近期造訪台北時也再三被告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預兆,也是警訊。
她說,台灣和烏克蘭在地理、文化或歷史上毫無關聯,如今卻能相提並論。外交部長吳釗燮告訴她,俄國入侵烏克蘭,讓台灣人和全世界認為,「哇,獨裁者對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開戰,會不會有下一個?他們看看周圍,發現了台灣」。
艾普勒波姆說,台灣人和烏克蘭人一樣,發現自己處於民主和專制衝突的前線,他們也被迫發明各種抵抗的策略;而在台灣發生的事,最終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上演,因為中國已試圖在全球擴張影響力,包括在民主國家內部。台灣人用來對抗中國認知戰、經濟施壓和政治操弄的招數,其他國家很可能也有需要。
艾普勒波姆寫到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時說,唐鳳的哲學是一種不對稱戰爭,認為台灣不能遵循與中國相同的遊戲規則,要對抗中國共產黨集權、嚴苛、殘暴的手段,只能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開源軟體、權力分散的民間團體,並盡可能維持透明。
艾普勒波姆說,在唐鳳手下,數位發展部的實際員工很少,很大一部分反駁中國敘事的工作都交給「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和「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等組織。唐鳳說,在台灣,合作性組織、非政府組織和社會企業家,比政黨或私部門擁有更高的公信力。
唐鳳舉例,台灣最重要的政治論壇之一「批踢踢實業坊」(PTT)是由台灣大學學生經營,使用各種免費、開源軟體和集體治理等等,「沒有政黨會說要關閉PTT,如果這麼做,就別想得到選票」。
唐鳳認為,人們現在相信民間組織有能力監督中國假消息所創造出複雜又虛實難辨的世界,或至少比政府來做更可信。
艾普勒波姆說,唐鳳的願景非常理性:更好的對話、更好的民主及更高的透明度,可以對抗最難以察覺的中國資訊戰。
當然,在實務上,組織民防的台灣維權人士和試圖對抗中國論述的人都在豪賭,賭的是民主和透明度能戰勝專制和保密,信任能戰勝分化,社會能從頭開始自行組織以克服恐懼。
艾普勒波姆說,這些人對抗中國認知戰的努力,不只是在網路上與機器人虛晃幾招而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部分是因為俄國人誤以為烏克蘭人不會反擊;如果中國假定台灣人會反擊,那他們可能就要三思。
從這個角度來說,台灣社會運動分子在網路上追蹤中國假消息、捍衛司法獨立、為香港公民和少數族群的權益發聲、提倡政府透明度,他們的所作所為與軍方時時關注台海情勢的工作可謂齊頭並進。
艾普勒波姆最後說,這些人透過支持民主、撫平兩極分化、讓更多人積極參與公民生活,希望讓中國相信侵台代價太高、風險太大;而台灣的未來,端看他們的作為是否正確。(譯者:曾依璇/核稿:嚴思祺)1111216
- 2024/10/19 09:37
- 2022/12/20 17:28
- 2022/12/16 20:30
- 大西洋月刊專文:台灣抗中國認知戰經驗可為借鏡2022/12/16 17:23
- 2022/12/15 22:47
- 2022/12/15 21: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