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八二三砲戰國軍死守金門 學者:穩定台海情勢

2018/8/23 12:29(8/23 12: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金門23日電)八二三砲戰今天60週年,戰略與歷史學者認為,因為當年國軍死守金門,歷經44天、47萬發砲彈卻未讓共軍得逞,對於穩定台海情勢功不可沒。

民國47年8月23日傍晚,共軍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砲擊,且在44天內,對金門地區射擊了47萬餘發的砲彈,造成456名國軍官兵不幸殉職,千餘名官兵與百姓傷亡,戰況慘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翁明賢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八二三砲戰當時,中國大陸的內部問題重重,美蘇(美國、蘇聯)持續冷戰期間的對抗,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趁著世界局勢紛亂,想藉由侵犯金門、馬祖等處收復沿海勢力。

翁明賢說,美國本來希望在台海局勢中保持中立,並不想介入紛爭,但因國軍成功抵擋44天、47萬發的砲彈後還能成功堅守金門,讓美國改變了看法,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讓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民主防線可以確立。

他認為,幸好當年國軍鎮守金門未讓共軍得逞,才能造就現在兩岸長治久安,更讓金門成為固守台海安全的前哨站,在兩岸關係史的發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及軍事戰略。

「60週年的意義,就是反思戰爭的無情與可怕」,翁明賢說,八二三砲戰留下的戰爭遺跡及歷史,可以讓民眾了解和平的得來不易。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從資料顯示,若八二三砲戰沒有得到美國大砲、火藥的援助,國軍有可能無法成功壓制位在廈門的共軍砲陣地。

薛化元認為,共軍欲用砲火攻擊,但最後被壓制,對於台海情勢迄今的相對穩定,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出身金門的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接受訪問時也表示,在金門發生的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是造就這60年來台海安定的重要戰役。(編輯:黃瑞弘)10708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