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水文化地景特展 看見桃園發展脈絡

2017/9/2 18:14(9/3 12: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2日電)桃園地區擁有完善的陂塘及水圳系統,早年更被稱為是千塘之鄉,因此市政府規劃水文化地景特展,透過圖片及文史資料的呈現,讓民眾了解水與桃園市發展的脈絡關聯。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出席在桃園區土地公文化館舉辦的「大河之市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開幕茶會」表示,早年農業社會,水與聚落形成息息相關,這次特展呈現水與桃園發展的脈絡關聯,桃園過去透過陂塘水圳、水庫河川系統興建,灌溉4萬6000多公頃良田,也讓桃園成為台灣米倉之一,透過特展讓更多市民了解水資源的重要及大圳歷史。

鄭文燦指出,桃園為台地地形,河流較短多屬「荒溪型水系」,河水湍急平常少水,遇豪大雨河水易暴漲,「水資源」也成台地先天挑戰,幸有先民建造陂塘與水圳系統涵養水源。

他說,桃園市現存2851口陂塘,市府將以最大程度保留陂塘水圳系統,除發展生態公園,提供遊憩休閒去處,也期望兼具滯洪、防災功能,成為水文化最佳保護者。

鄭文燦表示,桃園大圳在日本時代興建,主要設計者為八田與一,這也是他第一個設計的大型水利工程;民國53年又有石門大圳的通水啟用,讓桃園的農業灌溉體系趨於完善。

他也指出,市府近年也針對土壤、河川污染進行整治,並發展親水綠帶,對嚴重污染業者則勒令關廠,現已能看到夜鷺等原生水鳥在河川覓食。透過這次特展,除讓民眾了解桃園發展與水文化的關係,建立珍惜水資源的觀念。10609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