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銅像去留 陳師孟建議三步驟
(中央社記者呂欣憓台北29日電)蔣介石銅像遭斬首引議論,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師孟建議三步驟,公有蔣中正銅像開放私人認養、公共場域無人認養者由區域性公民投票決定去留、留在原址者加裝蔣介石生平解說。
台北市陽明山花鐘公園旁的蔣介石銅像,上周被人發現遭斬首,且用紅漆並漆上二二八元凶手等字眼,台灣建國工程隊在臉書貼上砍頭照片及聲明稿,稱要為日前遭砍頭的八田與一報仇。
「綠色逗陣」網站刊登一篇陳師孟所寫、名為「『蔣公銅像』的自我救贖」的文章,文章提到,據說單是台北市的蔣介石銅像「存貨」就還有10多尊,只怕一時間這種行動還不會停止。
陳師孟認為,這種行為雖說符合「去威權」或「去蔣化」的民主意涵,但斬首戲碼在意象上不免「血腥暴力」,令人聯想到ISIS的恐怖行為,不但無法表彰轉型正義的用心、還會產生冤冤相報的副作用,很難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對蔣公銅像的最終處置,應該要有更合乎情、理、法的方式。」
陳師孟舉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一所大學為例,校園內有一座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的騎馬雕像,傑克森原被認為是一位了不起的總統,但關於他蓄奴、炒地皮、簽署「印第安人移除令」這些不光榮的事跡被公開後,師生還是決定留下雕像,但在雕像的底座加裝設施。
陳師孟說,這個設施讓參觀者可以用智慧型手機下載傑克森生平所作所為,包括那些不堪往事,讓人看清一個「偉人」的真面目。
陳師孟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蔣公銅像的最終結局或許可以仿傚,具體而言有三個步驟:首先,政府可以把公有的雕像開放私人「認養」,接手者只能展示於室內或私有空間,不得故意讓公眾隨處可見,以免引起社會對立情緒;其次,凡在公共場域而又無人認養者,以區域性公民投票決定去留。
陳師孟說,最後,凡縣市經多數公民決定留在原址者,一律加裝政府文化單位製作的蔣介石生平解說,以多語言版本供民眾或國際遊客當場下載聆聽或閱讀。
陳師孟說,只有當銅像上「偉人」的真面目被徹底揭發,大家才會由錯誤的崇拜轉為覺醒與警惕,銅像才能恢復其應有的歷史教育功能,完成自我救贖,而轉型正義的兩個基本要求「懲罰加害者與還原真相」才算得到兼顧。10604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