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巡察政院 江綺雯對安寧療護提政策建言

2015/12/22 20:5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 監察院第五屆監察委員今天由院長張博雅領隊赴行政院巡察。監委江綺雯針對國內安寧療護品質提出四項國家政策,促請行政院正視處理,行政院長毛治國回應說政府將努力提供「優質品質」。

江綺雯首先指出,乙類社區安寧療護,實施成效不彰,宜重新規劃。她說,自民國103年1月開始,健保署開辦了僅需培訓21小時,就可接受病人並得健保給付的「乙類社區安寧療護」。乙類醫護人員因具備的能力較少,民眾對其服務品質沒有信心,實施效果極為不彰,兩年僅服務了331人(對照每年約16萬死亡人數,其利用率是0.001)。因此,末期病人及家屬寧願排隊等候入住具80小時訓練時數以上之甲類服務的安寧病房。

她建請衛福部針對乙類的醫護人員資格、服務情形、健保給付是否合理進行檢討,重新規劃如何務實發展社區安寧療護。

另外,江綺雯要求訂定合理的安寧住院醫護人力及居家訪視的人次:她說,為維護安寧療護品質,安寧住院病房的護理人力配置及居家安寧療護訪視次數應訂定合理標準。目前國內安寧住院病房的護理人力與病床數之比為1:1 ,屬最低國際標準,不能再降低;安寧居家療護之醫護人員訪視次數,每月以45次為限,屬最高上限,但健保署已研擬整合一般居家、呼吸居家以及安寧居家三種護理,將訪視增加到每月100人次,為護理人員、為末期病人,實不宜貿然提高。

第三,江綺雯建議建立稽核制度,按品質分級給付。她說,目前醫療機構所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良莠不齊,時有申訴;而評鑑醫院安寧療護時,又因「外行評鑑內行」,評語和意見剛好與安寧的國際理念相反,無法評出品質的良莠,實應建立稽核機制,按品質分級給付,以鼓勵醫院提升品質。

江綺雯最後建議比照先進國家及WHO定義,收案對象採「去疾病化」。她指出,安寧療護的介入,是在病人面對威脅生命的疾病過程中,提供支持系統,以增進病人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我國目前收案的條件僅限於10大疾病,如:癌症末期病人、末期運動神經元患者及八大非癌症者;惟按WHO的定義,只要是「威脅生命的疾病」就可以接受安寧療護,先進國家如英、美、歐洲國家早就沒有疾病的區別,她建議參考先進國家作法,只要病人需要,就可接受安寧療護,健保就提供給付。

江綺雯表示,她關切安寧療護逾20餘年,很以我國安寧療護的國際聲譽為傲,尤其經濟學人於本(2015)年10月6日發表了80個國家的死亡質量指數(Quality of Death Index)調查報告,台灣為亞洲第1,全球第6。國際對台灣安寧療護的高度評價令人激賞,安寧療護也確實能讓末期病人「善終」、家屬「善別」,創造「病人贏、家屬贏、醫院贏、國家贏」的四贏局面。

江綺雯並指出,然而台灣排名甚佳,一則因受訪的國內安寧專家為國家聲譽,報喜不報憂,一則是因民間力量的積極投入,所以在「公眾參與」項目獲得好評。但國內安寧療護的實際照護品質,真的符合民眾的期待嗎?最近因多次接獲安寧療護專科醫師及病人家屬反映「安寧療護不安寧」,或「受到的照護很糟糕」、「感覺是二度傷害」,經過深度及廣泛的實地訪查後,發現品質及監督出了問題,特此提出四項國家政策作為建議。

行政院長毛治國針對江綺雯的提問,回應說,他的親人當年也是接受安寧療護,所以對此相當瞭解。多年前多數的醫護人員並不能接受安寧療護,現在已經改觀,由於民眾也都瞭解及需求增加,為了普及到社區,擴大服務,兩年前衛福部採取「乙類社區安寧療護-先求有,再求好」的政策,但經江綺雯實際查訪發現績效不彰,由此證明,「先求有,再求好」的前提已不存在,應改變方向,從提供「優質品質」來努力。10412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