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開箱老照片》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台灣1990年首次參與活動

2024/4/22 07:00(4/22 11: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雕塑家楊英風為世界地球日製作名為「常新」的雕塑作品,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展示。中央社記者熊力學攝 79年4月22日
雕塑家楊英風為世界地球日製作名為「常新」的雕塑作品,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廣場展示。中央社記者熊力學攝 79年4月22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1990年(民國79年)4月22日: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行「反公害」等活動,是台灣首度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

1970年4月22日,第一屆地球日(Earth Day)運動誕生,直至1990年的地球日活動因為成功推廣資源回收議題,促成1992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 (Earth Summit)舉行,自此4月22日成為「世界」地球日,也被認為是環保運動的代表性節日。

台灣是在1990年4月22日正式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當年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行「反公害博覽會」及晚會等活動,各個反公害團體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喚起人們對地球環境保護的意識,台灣也第一次和國際環保運動接軌。

為響應世界地球日,雕塑家楊英風在1990年創出不銹鋼作品「常新」,以循環帶飾圍繞圓球的構圖,表達地球運行不息的意涵,活動後「常新」由南部建商買走,放置於台南市良美大樓(現台南市國泰世華銀行)前。

想看更多世界地球日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30422

「世界地球日」台灣地區活動召集人林俊義(左)與熱心於環境保護工作的影星胡茵夢1990年4月13日出席記者會,呼籲國人共同響應這項國際性的環保運動,盡一份地球居民的責任。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79年4月13日
「世界地球日」台灣地區活動召集人林俊義(左)與熱心於環境保護工作的影星胡茵夢1990年4月13日出席記者會,呼籲國人共同響應這項國際性的環保運動,盡一份地球居民的責任。中央社記者郭日曉攝 79年4月13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開箱老照片》雷根夫婦關鍵時刻兩度訪台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