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專家籲中藥用植物在地化 別過度仰賴中國

2023/12/22 16: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寒流來襲,天氣冷颼颼。有中藥行業者表示,冬令進補常用藥材當歸價格飆漲。專家呼籲,藥用植物應在地化,另外,也應盤點世界各地潛在藥材來源,避免過度仰賴中國。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常用藥材當歸價格狂飆,中藥行業者無奈消費者叫苦。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藥學系中藥執業組教授黃世勳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當歸價格長期處於浮動狀態,且現行台灣中藥典僅列入中國大陸西北產地的當歸品種,其實台灣高山地區種植不少來自日本「大和當歸」,但並未納入台灣中藥典,礙於法規,僅能當作食材。

雖然這2種當歸在生物分類上「同屬不同種」,黃世勳解釋,但以藥用植物而言,通常認定「同科同療效」,像是菊科植物都具有抗發炎效果,彼此可以互相取代。

「藥用植物應該在地化。」黃世勳呼籲,台灣太仰賴中國的中藥材來源,若要讓價格穩定,建議使用在地來源作為替代藥材,比如黃連可以用台灣的「日本金粉蕨的地下根莖」替代,另外,也應該要開始尋找替代藥,盤點世界各地潛在藥材來源,才能避免受對岸影響過大;目前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也將評估把大和當歸納入中藥典。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中醫藥司長黃怡超告訴中央社記者,以大和當歸作為中華當歸替代品討論多年,但大和當歸是否與中華當歸療效相當,仍有待商榷,將由台灣藥典專家小組討論後做出決議,一切以病人療效為主。

黃怡超指出,台灣中藥材8成6仰賴大陸進口,今年因大陸打房,有心人士轉而炒作中藥,但至今現象改善,不少藥材價格回穩,當歸兩岸用量均大,確實仍未下降。(編輯:管中維)11212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