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離岸風場養海藻 水試所:兼顧綠電、碳匯及漁業

2023/10/23 13:02(10/23 13: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與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合作,今年7月投放長莖葡萄蕨藻(海葡萄)成功養殖,具高度的碳匯及經濟潛力;未來技術成熟後,離岸風場有助於建立綠能、創造碳匯及漁業資源護育等3重效益。(水試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傳真  112年10月23日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與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合作,今年7月投放長莖葡萄蕨藻(海葡萄)成功養殖,具高度的碳匯及經濟潛力;未來技術成熟後,離岸風場有助於建立綠能、創造碳匯及漁業資源護育等3重效益。(水試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傳真 112年10月23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3日電)農業部水試所今天表示,已成功於離岸風場海域養殖大型海藻,可同時兼顧綠能、碳匯及漁業生態,目前也同步進行此計畫碳匯方法學的研擬,但仍要收集科學數據,預估需耗費3、4年時間。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與國家海洋研究院攜手合作,首度於國內離岸風場海域成功養殖大型海藻,使農業部「自然碳匯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海洋碳匯技術研發向前邁進一大步。

水試所今年7月投放長莖葡萄蕨藻(海葡萄)成功養殖後,8月再加布放粗龍鬚菜(Gracilaria firma)、可食龍鬚菜(Gracilaria edulis)、穗狀魚棲苔(Acanthophora spicifera)及粗硬毛藻(Chaetomorpha crassa)等本土常見且具經濟價值大型藻類,持續觀察各式藻類的適應存活情形。

水試所表示,海上藻場設施歷經8、9月間蘇拉及海葵颱風行經台灣海峽後,設施依然完整。

農業部水試所副所長葉信明告訴中央社記者,成功養藻後,也會聚集吃藻的魚類,接著也會吸引大型魚類,等於形成另一個藻場的生態系,增加漁業資源;而藻場也能吸收海中多餘的營養鹽,有淨化水質的功能。

葉信明認為,由於離岸風電業者可能會有與當地漁民發生海域利用互相排擠的情況,但透過布放藻類養殖,漁民只需要去採收,占地也不大,作業相對簡單;技術成熟後可作為民間風機業者與漁民合作、協助轉型的方向。

葉信明指出,目前同步在進行的則是方法學,由於碳匯計算需要1整年、4季的監測,這次能夠成功養藻,預估需要3、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預計明年進行評估、之後還要收集科學數據,才能研擬方法學的正式計算方式。

水試所新聞稿指出,自民國108年起多次嘗試海洋人工藻場建置,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有藻源需由野外採集難以大量取得、西部海域為沙泥底致海水濁度高不利藻類生長、颱風或季風掀起大浪破壞養殖設施等。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水試所舉例,本次試驗成功的海葡萄單價達每公斤新台幣2000至2500元,具高度的碳匯及經濟潛力;未來技術成熟後,離岸風場有助於建立綠能、創造碳匯及漁業資源護育等3重效益。

水試所說明,如以目前離岸風機潛力場址總面積約3084.5平方公里,其中5%提供作為海上藻場設施,預期每年增加碳匯量1.7萬至2.6萬公噸;若進一步建置於台灣領海6.5萬平方公里中1%,預期每年增加碳匯量約650萬至975萬公噸。(編輯:張雅淨)11210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