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手臂異物刺入感染黴菌1個月出院 醫囑慢性病人提防

2023/10/18 16:39(10/18 17: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收治1名手臂因異物刺入感染黴菌的病人,皮膚科診斷為黑色真菌症,於是會診感染科進行抗黴菌藥物、抗生素投藥治療,並切除發炎、感染組織後,進行傷口照護,之後再縫合傷口重建,持續治療1個月才出院。(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10月18日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收治1名手臂因異物刺入感染黴菌的病人,皮膚科診斷為黑色真菌症,於是會診感染科進行抗黴菌藥物、抗生素投藥治療,並切除發炎、感染組織後,進行傷口照護,之後再縫合傷口重建,持續治療1個月才出院。(花蓮慈濟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10月1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8日電)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收治1名手臂因異物刺入感染黴菌的病人,確診為黑色真菌症深部感染,經投藥、切除感染組織後持續治療1個月才出院;醫師提醒,慢性病人等感染後症狀恐較嚴重。

花蓮慈濟醫院整形暨重建外科醫師張凱閎表示,病人到院時提到在8個月前工作時有異物刺入右手臂,但沒有特別注意,化膿後先手擠出膿液,沒想到傷口癒合後卻持續腫大,先到診所看診沒改善,才轉往花蓮慈濟醫院求診。

張凱閎說,經病理報告有黴菌感染,皮膚科診斷為黑色真菌症,於是會診感染科進行抗黴菌藥物、抗生素投藥治療,並切除發炎、感染組織後,進行傷口照護,之後再縫合傷口重建。

黴菌感染最主要有3種,張凱閎解釋,第1種是表皮黴菌增生,較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第2種是植入性真菌感染,大多發生在園藝工人、農夫,通常是不自覺的一些小碎片插入皮膚表層或皮下組織,直接或間接把黴菌帶入身體造成嚴重發炎。

第3種是侵襲性黴菌感染,病人須長期接受強效抗生素治療,免疫不全者較有可能遭受侵襲性黴菌感染,若經由血液循環易造成全身器官感染。植入性或侵襲性黴菌感染比較嚴重,死亡率也相對較高。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一般人免疫力正常狀況下,黴菌感染不太會有大反應,不過張凱閎提醒,免疫力低下的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慢性病病人,黴菌感染後症狀可能會比較嚴重。

例如這名病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可能也是造成他的病情相對比較嚴重的原因;另外,有吃免疫製劑的人也要特別注意,在執行農務時務必做好防護措施,以免產生傷口,這也是容易因感染引起較嚴重反應的族群。(編輯:陳仁華)11210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