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海水溫度過暖 大洋區深海魚恐遇生態衝擊

2023/9/12 11:0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2日電)台大和中研院組成的跨領域團隊,透過魚類耳石的化石,交叉比對生物多樣性與古海水溫度,證實海水溫度過暖時,大洋區的深海魚類可能面臨巨大的生態衝擊。

台灣大學官方臉書今天分享台大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羅立、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魏志潾和、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賀詩琳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千翔組成的跨領域團隊研究成果,從深海沉積物發現熱帶深海魚類群聚結構與海水溫度變化密切相關。

台灣大學表示,所羅門海位於西南赤道太平洋,研究團隊根據所羅門海的深海岩芯中保存良好的魚類耳石,重建過去46萬年來5次冰期與間冰期的深海魚類組成,並透過生物多樣性統計與古海水溫度紀錄進行交叉分析比對。

根據研究顯示,中層洋帶的各種魚類與海水溫度具有高度動態相關性,當海水溫度較低的冰期來臨時,魚類的多樣性高但總量低;而海水溫度較暖的間冰期時,魚類多樣性變低但總量變高,僅有少數幾種耐高溫的魚類能大量生存,如燈籠魚科及海鰗鰍科的魚類。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過去海水水溫比現代更暖的「超級間冰期」環境中,魚類的多樣性與總量都急遽下降,探究其中原因,團隊發現魚類的多樣性與總量分別有不同的溫度調適梯度。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研究團隊提到,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長時間尺度與高時間解析度並存的魚類化石紀錄,也是首次確認熱帶地區深海魚類多樣性與總量,和海水溫度在冰期與間冰期時間尺度有連動關係,同時證實海水溫度過暖時,大洋區的深海魚類同樣極度敏感,並可能面臨巨大的生態衝擊。

台大表示,此研究有助於加深海洋暖化對生態系統影響的理解,並對未來評估魚類群聚可能受到的衝擊,具有重要且急迫的警示作用。(編輯:李亨山)11209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