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AR/VR遊戲助復健 5旬中風半癱患者1個月可行走

2023/7/13 13: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3日電)擴增/虛擬實境(AR/VR)也能應用在復健領域。1名50歲腦中風患者原本半身癱瘓,台北醫學大學設計AR/VR遊戲搭配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技術(rTMS)復健,1個月就可行走,手腳變有力。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復健科主任賴建宏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技術(rTMS)是復健組合的第一步,主要透過磁場產生的電流,刺激或抑制神經細胞,提升腦可塑性,但傳統復健療程常常面臨枯燥無趣同時影響效果呈現等問題。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設計一套結合rTMS與擴增/虛擬實境(AR/VR)的復健方案,主要治療對象是因為中風導致肢體動作障礙的患者。

賴建宏說明,研究團隊設計相對應的AR遊戲,包括認知、上肢、下肢及平衡訓練,例如將畫面上的物品移動到特定位置,或行走在各個風景的虛擬空間中,透過繞開、閃避障礙物等遊戲設計,達到復健的效果。

遊戲還結合得分、排名等挑戰元素,賴建宏表示,可增加病患的興趣與動力,且同時記錄復健過程中的各項數據,提供醫師進一步分析患者狀況調整療程。

他以1名50歲的出血型腦中風患者,原本已半身癱瘓,但透過密集的rTMS等傳統治療,再輔以AR/VR復健,患者約莫1個月後就恢復到可穩健行走的狀態,還有其他患者復健成效佳,不僅走路速度變快,手腳的力量也增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賴建宏並提到,部分中風病患因負責四肢活動的腦部神經損壞,導致兩者之間失去連結,無法發送正確的訊號到四肢,影響患者四肢不聽使喚,因此必須讓患者透過有意識、規劃過的復健動作,重新訓練腦部神經;現在國內外少有以復健為目的設計的AR遊戲,未來可以結合智慧醫療進行遠距復健。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表示,除了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加上AR/VR復健,可以更進一步加速病人上肢和行走功能的進步,正規劃機器人輔助復健結合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或AR/VR治療方案,期望為不同患者找出復健成效最佳治療方案。(編輯:管中維)11207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