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澳洲允開迷幻藥治精神疾患 國內專家:尚需長期研究

2023/7/8 15:13(7/31 16: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8日電)澳洲創全球首例允許醫師開立迷幻藥給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國內專家指出,尚需長期研究確定療效和復犯機率,搖頭丸則曾因副作用遭臨床捨棄用於治療。

美聯社報導,1日開始,澳洲醫生可以為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開立一定劑量俗稱「搖頭丸」的 MDMA;也可以用「迷幻蘑菇」中提取的的成分賽洛西賓(Psilocybin)來治療難醫的憂鬱症患者。澳洲目前已經將這兩種藥物列入澳洲藥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TGA)許可藥物清單中。

作為全球第一個有此規定的國家,澳洲新措施受到全世界關注。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邀請國內專家解析這項政策與相關研究資訊,並發布新聞資料。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陳景宗表示,回顧2022年為止的文獻,全球約有25項包含K他命、賽洛西賓、搖頭丸成分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臨床測試報告,雖有治療效果,如解離性人格有回歸到現實,但都屬小範圍的臨床試驗。

陳景宗指出,現有短期臨床試驗大多針對病況較單純的病患,尚無法得知複雜情況病患的治療效果和潛在副作用;如憂鬱症常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就需要確認病患服用的慢性病治療藥物,和賽洛西賓等迷幻劑成分有沒有交互作用。

陳景宗說,每個病患體質、共病症狀都不同,因此還需要醫療單位完整收集資料和評估,並以長期研究確定療效和檢測復犯機率;依目前資料,澳洲政府對醫師、病患和療程設有很多條件,但整體仍有待澳洲醫療機構發表後續治療結果,「對是否適用到其他國家病患則還有一段距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則指出,要評估一項藥物用在臨床是否有效果,需要有長期效果,並排除長期副作用,也要考量病人用藥行為及臨床醫師和病人使用是否遵循用藥規定等。

李信謙說,早期曾有搖頭丸用於治療的研究,但後來因副作用遭臨床捨棄;目前賽洛西賓療效研究則來自短期試驗,有年齡、種族等限制,未必適用於亞洲人,也還不知道長期效果。

李信謙認為,現有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藥物不是完全無效;若台灣要跟進相關研究並評估是否需要准許迷幻劑成分作為藥物使用,必須要知道病患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並評估有需求病患數,及不同醫療制度下病患影響社會的程度等。(編輯:李亨山)11207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