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因應電動車電池回收增量 環署擬助產業高質化轉型

2023/2/15 18:47(2/15 20: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5日電)為因應2030年二次鋰電池回收增量,環保署今天表示,今年將會橋接學術機構與產業,協力合作二次鋰電池高質化轉型,打造循環產業鏈。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電動車與大型儲能設備均高度依賴二次鋰電池,以使用年限估計,預估2025年將陸續進入報廢期;目前已爭取到國科會科技計畫,將朝高值循環體系發展。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告訴中央社記者,電動運具電池(二次鋰電池)年報廢量約7、800公噸,但國內現有6家業者年處理量能約3500公噸,目前仍足夠因應。

王嶽斌指出,由於近2、3年改用電動汽、機車的民眾較過往增加,若以一般電池平均年限,約8年會面臨汰換期,因此可能會在2030年前後面臨較大的回收增量。

王嶽斌指出,去年已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分選及純化技術,將電池中鈷、鎳等原料提取再利用,可提高原料價值,今年則計畫橋接學術機構與產業合作,已有不同產業,如電池用料製造業者表示有意參與;實際執行的家數、預計成效仍在評估、研擬中。

王嶽斌說,目前電動車電池回收多為事故車;為因應2030年可能的產生量,已於110年7月1日調高廢二次鋰電池的補貼費率,透過經濟誘因提高處理量能。(編輯:李亨山)11202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