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男大生車禍眼部骨折 3D列印助重拾原本面貌

2022/12/28 12:4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8日電)19歲林姓男大生是桌球選手,騎機車前往球館途中發生車禍,導致眼部骨折、左右臉不對稱,所幸基隆長庚結合3D列印科技,打造客製化顏面金屬骨板,助林姓男子重拾原本面貌。

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結合電腦模擬及3D列印技術,讓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即時了解骨折復位是否到位,缺損修復是否對稱,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分享成就。

根據長庚醫院外傷中心統計,國內每年約有300人因外傷導致顏面骨折至醫院接受手術治療。造成顏面骨折的原因主要有機車、汽車車禍、運動傷害、跌倒及打架所引起,其中又以機車車禍占85%最高。

在顏面骨折中以顴骨骨折最常見,其次是下顎骨骨折,也有病患因傷勢較重,導致全臉骨折。

基隆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陳志豪簡報指出,一般顏面骨折建議在受傷後2到3週內手術,但對於複雜性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合併多處骨折,就增加了手術的困難。

陳志豪進一步指出,在骨折固定方面,顏面是3D的立體結構,以往手術使用鈦金屬或合成的人工骨,只能做二維平面的修補,在固定上常需徒手反覆彎折,往往因修補或彎折不易,導致移位或修補不足,影響手術結果。

此外,陳志豪說,複雜性骨折沒有正常穩定的解剖位置供參考,加上有限的手術切口,容易導致外科醫師在手術中的迷航,無法確認是否已恢復到原本骨頭的位置,造成手術結果不佳。

基隆長庚醫院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開發新型顏面金屬骨板,利用3D列印技術,骨板同時具有輔助骨折復位與固定的功能,根據病患個別的需求,提供更為精確的重建效果;客製化顏面金屬骨板目前已申請到衛署許可,可供臨床應用。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陳志豪分享一名個案為19歲體育大學林姓男大生,騎機車前往球館練球途中發生車禍,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林男右側顴骨骨折合併移位,且眼窩底及內側骨也有爆裂性骨折,理學檢查更發現明顯左右臉不對稱,右眼也有內陷情形。

透過3D列印科技及客製化顏面金屬骨板,基隆長庚團隊幫林男進行顱顏精準外傷重建手術,在重建右側顴骨及眼窩骨後,恢復原本對稱的顴骨及眼球位置,臉麻及複視的現象也逐漸改善,讓林男和家人終於安心。(編輯:張雅淨)11112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