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神父劉一峰資源回收場助弱勢 輔大生藝術作品美化環境[影]

2022/8/14 10:26(8/14 11:1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表示,藉由輔仁大學學生志工們的環保藝術作品美化環境,未來朝「資源回收博物館」的目標努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表示,藉由輔仁大學學生志工們的環保藝術作品美化環境,未來朝「資源回收博物館」的目標努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花蓮玉里天主堂劉一峰神父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且資源回收場雇用70多人獲工作收入;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大學生志工巧思展現新風貌。

「誰說資源回收場一定是又髒又亂!」劉一峰表示,隨著回收場對面興建的飯店大樓即將完工,觀光客、到訪人潮會變多,藉由輔仁大學學生志工們的環保藝術作品美化環境,未來朝「資源回收博物館」的目標努力。

資源回收場內有一棟建築物,內部分為辦公區和二手物流館,建築體的2片牆面上可見萬千個寶特瓶蓋繪製出「劉一峰神父渡海來台」及「三王朝聖」平安寧靜的意象圖,這是出自輔仁大學文學院文瀾教育環境工作隊志工之手。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大學生志工巧思展現新風貌。劉一峰介紹牆上圖案是述說他自己的故事。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大學生志工巧思展現新風貌。劉一峰介紹牆上圖案是述說他自己的故事。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指導老師、輔大中文系副教授曾聖益告訴中央社記者,從2020年開始協助劉一峰神父的資源回收及農場作物採收等工作,去年因為疫情嚴峻,志工隊未成行,今年暑假再度來維修前年的裝置藝術作品,並再完成更大一片牆面藝術,同時完成門口的鋁罐風車裝置藝術等。

曾聖益說,志工隊15人由各學院學生組成,今年還有外校學生參與,學生們來到玉里鎮,前3天安排跟車做回收,還去農場採菜、撿雞蛋,更在烈日下工作2週完成牆面瓶蓋藝術,昨天結束北返。

曾聖益指出,藉由志工服務希望讓學生了解社會責任的重要,在服務過程中也能培養團隊合作、溝通協調、領導統合能力,提升未來畢業求職的競爭力與危機處理能力。

走進劉一峰神父的資源回收場,即使例假日也忙碌不已,收回來的瓶罐、廢紙、破銅爛鐵先由人工分類整理,再依重量賣出;可再使用的鍋碗杯盤、衣物、書籍等則整理後進入二手物流館,供一般民眾選購。

劉一峰表示,資源回收場提供遊民、身障者、更生人、中低收入者就業機會,目前有70多名員工,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能力進行評估,適性分配工作,讓他們在工作上得到成就感和培養自力更生的能力;也希望社會大眾都能夠多一點寬容,多釋出一點善意,就可以讓在回收場工作的人員能夠更有歸屬感。

二手物流中心經理黃秀芬說明,來自各地的愛心、回收的物資很多,光是寶特瓶每月就有8000、9000公斤,員工進行分類、打包、運送等流程,儼然像個小型工廠,工作環境也希望能美化,但場地是神父向地主承租的,硬體設施無法大幅更動,未來只能增加植栽美化環境。

被玉里鎮民稱作「神父爸爸」的劉一峰,1966年來台服務,1986年奉派至玉里天主堂擔任本堂,1999年接下法籍神父顧超前創辦的安德啟智中心,照顧當地的心智障礙等弱勢者至今。(編輯:黃世雅)1110814

影片來源:CNA-南部地方組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仁大學學生志工們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蓋美化牆面,劉一峰說明瓶蓋取得也耗費工夫。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仁大學學生志工們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蓋美化牆面,劉一峰說明瓶蓋取得也耗費工夫。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大學生志工展現巧思,打造環保藝術作品美化環境,包括完成門口的鋁罐風車裝置藝術等。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大學生志工展現巧思,打造環保藝術作品美化環境,包括完成門口的鋁罐風車裝置藝術等。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仁大學文學院文瀾教育環境工作隊志工利用寶特瓶蓋美化牆面。(曾聖益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1年8月14日
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藉做資源回收的收入來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為一掃大眾對回收場域的髒亂偏見,輔仁大學文學院文瀾教育環境工作隊志工利用寶特瓶蓋美化牆面。(曾聖益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1年8月14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