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路竹會400梯義診 劉啟群:盼貢獻傳染病領域

2021/12/19 17:47(12/20 09: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9日電)冷氣團來襲,在海拔1700公尺的新竹縣新光部落,路竹會完成26週年第400次義診。超過1/4世紀歲月,不變的是將健康送上山守護族人健康。會長劉啟群說,往後盼貢獻傳染病領域。

台灣路竹會於18日結束新竹縣尖石鄉下田埔、泰崗、新光等部落的義診,並獲得秀巒村長甘文雄、田埔社區發展協會高春美協助,完成泰雅族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訪談。

醫療團於17日凌晨出發,一路氣溫還算舒適,因冷氣團來襲,在新光部落的夜晚氣溫陡降,直逼冰箱冷藏室溫度,但所有團員仍頂著寒風為部落泰雅族人看診、洗牙、理髮,也陪讀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推廣衛教。

下田埔部落屬於泰雅Mknazi(麼戈納基)社群,甘文雄在原委會補助設置的田埔文化健康站,接受家訪與田野調查時告訴團員,族人祖先原居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後因人口繁衍,耕地不足,部分族人遷居鎮西堡一帶居住,後北遷至現居地「Tbahu」(田埔社),因聚落人口眾多,分為上、下兩個部落。

高春美是台東縣長濱鄉長光部落的阿美族人,因婚姻隨夫回到泰雅部落,她說,他的孩子們從小都會說泰雅族語、阿美族語,才能與長輩溝通且不忘本。

通往新光部落的陡峭山路蜿蜒,沿途紅葉、黃葉布滿山頭,夾雜果樹與蔬菜耕地;甘文雄說,這是傳統領域外,族人賴以維生的經濟作物。

醫師張佳螢、陳皓翔在看診的病患中,不時遇到因過度耕作導致身體宿疾,除叮嚀醫囑也告訴3名見習醫學生判斷病因的經驗,展現交流與學習。

資深醫師張卓才、黃詩穎,時而以聽診器理學檢查,時而敲背問病患「哪裡疼痛?」他們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都說,希望世代承傳讓醫學生看見視病猶親的偏鄉看診,讓更多人受照顧減少病痛。

包括車隊志工、義剪美髮師、團膳志工,為了26週年重回新光部落,都在落實防疫下參與服務;一行人,包括老中青三代,有許多對的夫妻同行,車隊志工王生志的兒子王安弘小時候就跟著父親全省走透透,如今,已接手車隊駕駛,父子同行令其他團員感動。

志工牙醫師徐慶玲說,參與路竹會服務是人生經歷最豐富的5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回到某部落被病患認出,且稱讚其溫柔的落實衛教,讓病患不再牙疼,成就感是促使她持續奉獻的原動力。

現從事文史研究及地方關懷工作的前新竹市長蔡仁堅隨團上山,路竹會會長劉啟群與他分享,新光部落是當年路竹會義診起始點,26年來幾乎走遍台灣山地部落;同時,在國外人道關懷與緊急救援也不缺席;尤其,透過台北醫學大學系統培育與訓練非洲國家醫療人員,往後,希望路竹會可以貢獻傳染病研究領域。

路竹會於1995年12月17日成立,首次義診地為尖石鄉新光部落,至今足跡遍布台灣與海外共50個國家。近年,除給予醫療服務,也關心生態與人文調查、推動部落兒童陪伴閱讀、衛生義剪,提供偏鄉居民身心健康服務。(編輯:張銘坤)1101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