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研院院區開放線上登場 回顧防疫史、氣候變遷

2021/10/30 17:23(10/30 17: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30日電)中研院院區開放今天登場,首度以全線上方式舉行,中研院表示,今年活動加碼為4天、橫跨兩週末,59場演講座談涵蓋防疫歷史、氣候變遷等,民眾在家就可以獲取科普知識。

為推廣科普知識,中研院每年都會舉辦院區開放參觀活動,今年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首度以全線上方式舉行,由數理、生命及人文三大學組推出59場演講座談、49場展示體驗,以及豐富的科普影片。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透過新聞稿指出,今年是中研院第24年舉辦院區開放(Open House),中研院在追求頂尖研究的同時,也希望善盡社會責任,透過科普活動啟發學子對知識的熱忱、探索未知,今年院區開放的所有活動都在線上舉辦,但民眾仍熱情響應,今天上午就吸引了4萬多人次的參與,並持續增加中。

根據中研院計畫,院區開放主題涵蓋防疫歷史、氣候及環境變遷、AI與假新聞等熱門議題,今年也特別加碼,讓往年只有1天的院區開放延長為4天、橫跨兩週末,讓民眾在家就可以獲取科普新知。

中研院表示,今年院區開放主題演講為「COVID-19的人文省思」,從歷史及社會角度出發,探討疾病對人們的影響,今天上午先由中研院3名疾病醫療史學者,帶大家回顧史上幾次傳染病大流行時,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議題不僅緊扣時事更提出歷史省思。

除疫情外,氣候變遷已經是全球關注議題,這次中研院院區開放也推出相關研討會及演講,包含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從IPCC-AR6看臺灣氣候變遷的挑戰」,談聯合國組織的海平面上升報告;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風與海」講解風、海的互動關係對台灣海洋環境的影響;經濟學研究所則推出「臺灣如何由淨正碳排放的經濟體轉型為淨零排放,更進一步成為淨負排放經濟體」,一起探尋環境、經濟及社會公平的三贏方案。

中研院也提到,民眾在家觀看完各項活動後可以掃碼集章,集滿3個章就可參與抽獎,這次獎品皆為中研院專屬紀念品,首獎是史語所最新推出的「再見,臺灣雲豹」雲豹牙雕馬克杯,在杯身上重現罕見蹤跡的台灣雲豹,及其距今1500年前存在的證據─雲豹牙雕飾品。

中研院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院區開放活動改採全線上方式辦理,讓民眾宅在家也能盡情參與,今天活動結束後,還有10月31日、11月6日、7日共3天,歡迎民眾把握機會看線上展覽、聽演講、掌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編輯:陳政偉)11010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