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血壓低於130心血管風險降26% 台版指引將下修【獨家】

2021/9/1 13:56(9/1 14: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台北1日電)台大醫院參與兩岸合作研究,歷經逾3年追蹤,首度發現中老年華人將收縮血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心血管風險下降26%,預計年底下修台灣的高血壓治療指引標準。

這項研究由中國、台灣與日本共26個醫院或學術單位共同進行,募集8511名60至80歲高血壓病患,分為積極治療組與標準治療組,前者收縮壓控制在110至130毫米汞柱間,後者收縮壓控制在130至150毫米汞柱間。

研究追蹤超過3年,發現積極治療組的整體心血管問題風險比起標準治療組低了26%,中風、急性冠心症都下降約3成風險,急性心臟衰竭風險更大降73%,因心血管問題導致死亡的風險則下降28%

這項研究剛在今年的歐洲心臟學會年會發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網站也於8月30日刊登,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並列共同第一作者。

王宗道告訴中央社記者,先前最著名的血壓控制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收縮壓介入試驗(SPRINT)」,結果顯示更積極的血壓控制到低於120毫米汞柱,比起標準低於140毫米汞柱的血壓控制,更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全死亡風險。

受SPRINT研究影響,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修改高血壓定義,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從140/90毫米汞柱下修至130/80毫米汞柱。

但王宗道說,美國下修高血壓定義,許多歐洲國家並不認同,因SPRINT研究血壓測量方式嚴格,病患是在安靜、完全不受影響情況下測量血壓,與醫療現況不同,且SPRINT研究納入的華人較少,故台灣當時未跟進美國做法。

本次中日台合作的高血壓控制研究,王宗道說,台大醫院也收案200名高血壓患者參與,且著重於居家血壓測量,較符合醫療現況,而積極治療組的患者平均服藥數量不到2顆,結果顯示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效果良好。

王宗道說明,急性心臟衰竭與高血壓最相關,也因此血壓控制後,風險下降幅度最多,其次是中風。只要血壓能降低,對於減少心臟衰竭或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都有幫助。

王宗道透露,目前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也著手新版高血壓治療指引,預計年底出爐,屆時擬將台灣的高血壓標準下修,建議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王宗道說,一般人積極控制血壓,對健康絕對有好處,但積極控制也非人人適合,若本身血壓過高,突然血壓下降太多,可能引起疲憊頭暈,不需勉強一定要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針對近期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經解剖發現與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相關,王宗道重申量血壓的重要性,因接種疫苗後血壓易波動,除了平時要養成量血壓習慣外,接種疫苗後也不妨定時量血壓,有異狀就盡速就醫。(編輯:李亨山)11009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