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秋行軍蟲防治2年多顯效 7月起自主管理無需通報

2021/7/1 12:5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日電)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表示,2年多來秋行軍蟲防治顯現成效,沒發生嚴重影響作物產量情形,第三階段過渡期至6月底,今天起正式進入第三階段,由農民自主管理,無需通報。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指出,秋行軍蟲起源於美洲,105年入侵非洲,107 年進入亞洲印度後,短時間內迅速蔓延擴散,目前鄰近國家無一倖免。

她說,而台灣的首例發生在民國108年6月8日,即成立應變小組,並宣布為防治秋行軍蟲第一階段,獲報或發現案例後撲滅處理,方式包含掩埋、焚燒、銷毀。

她並說,108年6月18日發現本地世代成蟲,進入防治第二階段,採行強制噴藥因應。

截至今年2月上旬,防治已逾1年8個月,她說,應變小組決議3月1日起進入防治第三階段過渡期,至6月30日止,這期間鼓勵使用多元防治方法,政府持續補助藥劑2次,不再補助施藥工資,並加強辦理農民教育宣導及高風險田區監測調查。

因此,她說,7月1日起正式進入防治秋行軍蟲第三階段,由農民根據防治以來輔導的方式自主管理,無需通報,而需防範蟲害的作物主要為玉米(占90%)及高粱(占9%,主要發生地為金門及雲嘉南),鼓勵採用整合性管理措施,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維護農業永續發展。

她補充,台灣其餘受害作物為百慕達草、薏苡、小米、狼尾草、薑、落花生及水稻等,受害占比較為零星,共計9種受害作物,而防檢局統計截至今年6月28日,受害面積7203.7公頃。(編輯:方沛清)11007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