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咖啡產業再添附加價值 廢棄果皮變身咖啡果茶

2021/3/30 14:46(3/30 14:5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蕭博陽南投縣30日電)暨南大學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咖啡鮮果去皮後,利用去除的果皮含果肉直接晒乾,研發出「咖啡果茶」,使原本要丟棄的農產廢棄物果皮,提升價值成為一杯新穎飲品。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今天表示,咖啡鮮果去皮後,約產生2/5的果皮含果肉廢棄物,全台灣咖啡種植面積1200公頃1年約生產6000公噸咖啡鮮果,去皮約產生2400公噸果皮,多數果皮成為農產廢棄物,造成環境負擔。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鄭健雄團隊以無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的咖啡鮮果為原料,將咖啡鮮果果皮經嚴謹製程研發出味道甜美、略帶白甘蔗風味的咖啡果茶。

鄭健雄表示,團隊研發出來的咖啡果茶,咖啡因含量為咖啡的12%到25%,且含豐富抗氧化成分,咖啡果茶沒有咖啡苦味,口感接近略帶甜感的茶葉,散發淡淡果香,是享受咖啡風味另一種選擇,非常適合搭配下午茶點心,當作一道冷飲享用。

暨南大學校長武東星說,這項計畫近年投入咖啡產、製、銷理論與實務,包含咖啡品種、田間管理、後製加工、咖啡烘焙、品質鑑定等領域,成功開發的「咖啡果茶」可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將垃圾變黃金,成為農產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最佳案例。(編輯:陳仁華)11003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