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唐獎榮耀展在高雄 納入得主對疫情看法

2021/2/4 19:39(2/4 19: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4日電)唐獎榮耀獎今天在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主辦單位特別整理各獎項得主對疫情的看法,並讓參觀者從各個面向,深入瞭解得主的貢獻如何影響人類社會。

「唐獎榮耀展」今天起到民國112年2月5日在科工館1樓東側走廊展出,分成5大區記錄唐獎精神、大事記、獎項領域,其中「第四屆唐獎得獎人專區」特別以模擬情境打造氛圍,帶領參觀者了解得主貢獻與得獎理由,並納入得主面對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的看法。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當下世界發生的災害往往是「混合型」,例如印尼同時要面對疫情和水災,美國也有大雪和颶風,政府如何應變這些情況,確保醫療體系不會垮掉,變成很大的挑戰。

唐獎基金會近年透過「大師論壇」或以電子郵件等方式,請得主分享對疫情的看法。例如2020年永續發展獎得主珍古德(Jane Goodall)提醒,人類因過度開發自然環境、不尊重生物物種,導致被迫擴散或移居。目前持續橫掃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也被認為源於捕獵動物並在野味市場販售,病原體從而進入人類社會。

2018年法治獎得主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也指出,疫情造成部分國家的「孤立主義」崛起,破壞國際合作,同時政府為了防疫剝奪限制人民的自由,也迫使人們重新思考「自由的代價」。無論如何,疫情已造成生活樣態鉅變,縱使傾盡心力,也難重返昔日,人們只能接受改變,並修正未來。

陳振川表示,即便疫情過去,後續衍生的生心理、經濟、文化、貧富等議題,都需要各國花好幾年的時間去處理。希望大家可以從唐獎榮耀展中,找出台灣永續發展的方向。

科工館館長陳訓祥表示,科工館特別重視永續發展、災害防治及災後重建等議題的教育展示。莫拉克風災屆滿十週年時就更新常設展,完整記錄與呈現災害記憶、與災害共存、重建挑戰與防災教育。(編輯:管中維)11002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