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台16處汞污染場址 110年起陸續完成整治

2020/12/2 16:1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日電)汞污染受國際重視,環保署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台仍有16處汞污染場址正進行整治,由於多數場址屬複合性污染,整治完成時間不一,部分場址最快預計明年就能完成,後續將長期監測。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跨部會發表執行汞水俣公約成果發表會」及「邁向無汞家園跨部會」記者會。

環保署統計,截至去年底,累計公告汞污染場址32 處,已有16處完成改善解除列管。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法律追償組長王子欣表示,多數屬於複合性污染,大部分屬於控制場址,少部分歸類為整治場址(污染有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疑慮),並不單純是與汞相關,是整體評估的結果。

王子欣說,這16個場址,有一部分預訂在明年就能完成改善,也有部分會到113年才能完成,主要都取決於場址污染情況;這些場址大部份都是廢棄工廠,或是早年工廠設施運作造成的污染狀態,分布在北中南東都有。

王子欣以原國泰塑膠竹南廠北側廠區為例,該廠在民國78年停止生產,但96年調查發現土壤及地下水都有汞污染的情況,整治直到105年7月才同意解除列管,而南側廠區仍然在整治中,預計110年完成。

王子欣另外提到,也有汞污染場址上方已建置高樓,這部分就會持續進行監測,也會對該地居民進行健康檢查;由於台灣的高樓主要都以鋼筋水泥為基礎,相較於國外木造建築,較少有因汞揮發流入室內的情況,對健康的危害並不高,整治上仍先以有立即危害的場址優先。

王子欣強調,土壤污染的樣態,特別以重金屬來說,是不太容易會出現移動擴大的情況,因此在管制上主要是禁止人員在範圍內出入,排水也有收集、管理;就算解除列管的場址仍然會要求持續監測約2至3年,確認都沒有問題才會完全排除在監控名單外。(編輯:陳仁華)10912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