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大愛器捐人數創新高 器官勸募難度仍高

2020/1/9 17: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9日電)器捐中心統計,108年大愛器捐人數創歷史新高,且捐贈者生前簽署器捐意願的比例也大幅躍升。但器官的勸募難度仍高,捐贈以眼角膜等組織為多,且親友反對也是勸募難突破的困境。

器官捐贈大愛器捐人數移植登錄中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人數由民國100年的229人進展到108年的375人,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器捐分成2類,第一類是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臟、胰臟、小腸等器官;僅捐贈眼角膜及皮膚等組織者,則屬第二類。根據登錄中心統計,108年度第一類器捐人數有139人、第二類器捐有236人。

器捐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上午表示,從91年登中創設之初已擔任董事,當年捐贈人數一年只有91人,到108年有375人,大愛器捐人數明顯成長。

李伯璋說,但確實觀察到,器官勸募的量比較少,成長較多的是眼角膜等組織,主要原因是器官的勸募程序比較複雜,且組織在意願者生前就能預作準備,死者心跳停止後,組織都還能用,成功捐贈機率高。

根據登錄中心統計,108年度第一類器官捐贈人數前5名的醫院,依序為林口長庚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高雄長庚醫院。第二類器官捐贈前5名的醫院,依序是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北榮、三軍總醫院及亞東醫院。

除了大愛器捐人數創新高,器捐登錄中心管理師方冠雅接受聯訪時表示,民眾及醫療人員面對器捐的態度也有明顯變化。捐贈者生前簽署器官捐贈意願的比例,從民國94年的9%成長到108年的24%。

登錄中心統計,94年時,器官捐贈請求由醫療人員提出的比例是36.9%,本人及家屬提出的比率是64.8%;但108年時,器官捐贈請求由醫療人員提出的比例則是35.2%,本人以及家屬提出的比例已達到71.5%。

方冠雅也說,器官捐贈意願易受時事影響,不管是過去愛滋器捐案或八仙塵爆等,不論是好壞的新聞,只要有相關的器捐討論,都會喚起民眾的危機感和熱情,器捐捐贈人數都會攀升。

儘管器官捐贈推廣已久,目前也有將近萬人在等候器官救命或改善生活品質;但方冠雅說,器捐推得很辛苦,目前全台約45萬人簽署器官捐贈意願,對比全台2300萬人並不多,有些人也會覺得「就算簽了,未來也未必能捐」。因事發時還要考量醫師、家人態度,有時候傾向「救到底」,器捐就不可得,要讓大家了解「醫療有極限」相對困難。

方冠雅也表示,器捐勸募實務上常碰到很艱難的狀況,如家屬意見很難一致,往往只要有一名家屬激烈反對,就捐不成了;鼓勵民眾簽署器捐意願也是,有些成年人簽署後,家長還打電話來罵:「怎麼讓我小孩簽這個?」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施行「捨∞得」政策的國家,器官捐贈不只可助人,更可以幫助家人;台灣也順應世界移植醫療發展,陸續通過「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以及「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讓等候器捐的病患可以有較多的器捐來源,但目前成效仍有限。

李伯璋表示,器官的勸募較不易,政策有給予幫忙,也希望醫院朝勸募器官為主要目標,因器官比起組織,更是救命的關鍵。(編輯:葉俐緯)10901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