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容易怕熱又怕冷 糖尿病損神經血管惹禍

2019/9/17 10:44(9/17 11: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7日電)48歲男子近幾週天熱就不舒服,身體活動增加就覺得快中暑,喝很多水,卻不太流汗;若進到冷氣房,又覺得寒冷,結果是糖尿病影響神經、血管功能,讓他怕熱又怕冷。

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何一成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

一名男子近日求診自訴,近幾週天氣熱時渾身不舒服,身體活動增加時覺得自己快中暑,時常口渴,有補充許多水分,尿量也多,但不太流汗。一旦進入有冷氣的地方,若溫度調得稍低,又容易覺得寒冷。細問病史發現,男子曾有糖尿病病史,但自覺沒症狀,就自行停藥達半年之久。

何一成說,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神經與血管功能受損,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也低,因此怕熱;在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而怕冷。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但何一成表示,有些人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反而是對溫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等。

如果糖尿病沒有積極治療,可能誘發許多慢性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尿毒症、神經病變等,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何一成說,糖尿病的高風險群包含曾驗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年齡大於40歲、體重過重、一等親內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過體重大於4.1公斤嬰兒的母親、高血脂患者、高血壓患者、平常缺乏運動者,平時應更留意血糖的變化。

糖尿病者日常要注意飲食控制,澱粉類與糖攝取不過量,足量的纖維質,適量的肉類與脂肪、戒菸、少喝酒、過重者適當減重,並養成運動習慣。

何一成表示,運動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代謝,建議進行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伸展體操、游泳等,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及量,避免運動傷害,若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在運動前應先與相關醫師討論,以確保安全。(編輯:管中維)10809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