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漸轉型 部分縣市整建趕建堆肥場
廚餘去化大作戰(3)(中央社台北2日綜合報導)防範非洲豬瘟,未通過環境保護檢核的廚餘養豬場預訂3月底前轉型,包括台東縣、花蓮縣與金門縣都在整建或趕建廚餘堆肥場,備戰廚餘去化。
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長蘇文甲表示,目前宜蘭有116場養豬場,原本有47場以廚餘養豬,為防範非洲豬瘟,目前規定養豬戶回收廚餘須經1小時以上、攝氏90度以上高溫殺菌後才可餵食豬隻。
他說,47場廚餘養豬場中,有25場已有相關設備可高溫殺菌且已經環保認可,剩22場已要求須改用飼料養豬,縣府相關單位將加強稽查,而這22場養豬場原本回收廚餘量就不多,改由其餘25場分攤吸收,目前廚餘去化沒問題。
媒體日前報導「花蓮市污水下水道竟遭惡意丟棄(廚餘)影響排水」,花蓮縣環保局長饒忠表示,花蓮縣政府1月10日起禁廚餘餵豬,一般家戶廚餘由各公所垃圾車分類回收,之後由堆肥場堆肥再利用,全縣廚餘堆肥場每月處理能量為210公噸;廚餘禁餵豬後,全縣每月增加近800、900公噸需去化。
饒忠說,一般家庭及小吃店仍如同過去將廚餘交由清潔隊處理;小型餐飲業輔導加裝油水分離設施,廢油可由清潔隊或合格清除機構回收。
大型餐廳廚餘量達16公斤以上部分,環保局委請合格公民營清除機構清除(環保局列冊的合法清運業者有60多家),再送交處理機構或垃圾衛生掩埋場(鳳林中區場、秀林、新城及壽豐)收受掩埋,緩解去化壓力。
饒忠說,掩埋是過渡時期做法,中央政府已同意核撥經費,提供花蓮縣政府整建廚餘堆肥廠,增添廚餘高效能處理系統,增購廚餘回收清運車輛及160個60公升廚餘桶,希望7月底前完成設置並運作。
台東縣政府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台東目前舊的廚餘堆肥場一天只能處理22公噸,無法負荷目前每天約30公噸廚餘量,已在興建新的廚餘堆肥場,預計6月完工,但希望能提前在4月啟用,每天可處理28公噸,完工後會新、舊場同時使用。
非洲豬瘟爆發後禁止以廚餘養豬,金門縣政府環保局長楊建立表示,已向行政院環保署爭取經費進行大洋廚餘堆肥場改善及擴建工程,預計5月中旬完工後,廚餘去化問題將比現在單純。金門廚餘完全在地處理,原先由養豬場收運的廚餘,現由鄉鎮公所清潔隊先協助清運後,全數送到大洋場堆肥處理。
不過,擴建工程尚未完成,無法機械作業;楊建立說,目前只能先以傳統堆肥方式處理,由清潔人員將廚餘拌合木屑、落葉等副資材調整水分,堆置後定期翻堆發酵,4到6個月才能夠腐熟。縣府已另向中央爭取增設廚餘破碎機及脫水機,減少廚餘水分及容積,加快廚餘腐熟效率,方便後續處理,未來時程將可縮短到僅1個月。
非洲豬瘟是豬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以侵犯體內吞噬細胞-單核細胞系列(macrophages-monocyte series)細胞為主,並產生甚急性、急性到亞急性及慢性臨床症狀,典型特徵是皮膚潮紅及廣泛性內臟器官出血,急性型死亡率100%。(編輯:孫承武)10803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