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近年數據不樂觀 聯合國氣候會議增添急迫氣氛

2018/12/2 22: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黎2日綜合外電報導)監視地球氣候和環境的科學家今年發布連串殘酷消息,使得今天在波蘭揭幕的聯合國(UN)氣候會議增添急迫氣氛。這場會議將討論如何盡可能減少引起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

2015年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要求人類將地球氣溫較工業化前水準的增幅降到「遠低於」攝氏2度以下,可能的話甚至降到攝氏1.5度。

以下是科學家新近發現的摘要:

今年1至10月,平均地表溫度較1850至1990年的基準高出攝氏1度。

長期暖化是由大氣中阻礙熱能散失的溫室氣體積聚所造成,尤其是燃燒化石燃料產生能源時釋出的二氧化碳。

自21世紀伊始以來,已出現17次創紀錄最熱年份,其中2018年排名史上第4熱。

去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5ppm(百萬分之一),是至少300萬年來最高點,並較工業化前水準躍增45%。上回二氧化碳濃度來到這個水準,海平面高出10至20公尺。

第2重要溫室氣體甲烷的濃度也遽增,歸咎於天然氣產業裂解活動興盛洩漏的氣體,和牲口增加所排放的胃脹氣。

二氧化碳汙染維持3年穩定後,去年增加超過1%,達到535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這是包含所有主要溫室氣體的測量標準。今年排放總量預計也會再度增加。

以這樣的速度,地球暖化最快在2030年就會超過攝氏1.5度的門檻。若要將暖化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排放必須每12年減少1/4;若要限制在攝氏1.5度內,則排放便須銳減超過1/2。

今年夏季北極海冰雖縮減到459萬平方公里的低檔,仍遠高於2012年的歷來最低紀錄339萬平方公里。但長期趨勢卻是明確的:相較於1981至2010年平均值,北極海冰面積以每10年減少逾13%的速度萎縮。

因此根據氣候模式推斷,北極海可能最快在2030年就完全無冰。

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增強及更頻繁,有明顯關連。

研究顯示,乾旱、野火、熱浪、洪災和氣旋等極端氣候現象,自1990年以來發生次數翻倍。且1980年至今,襲擊中國、台灣、日本和朝鮮半島的颱風強度已增加12%到15%。

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天然災害每年造成超過2500萬人陷入貧窮,以及超過50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損失。(譯者:張正芊/核稿:劉學源)10712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