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基改嬰引風波 賀建奎擬在港談論道德倫理

2018/11/28 15:06(11/28 15: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香港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研究人員賀建奎在宣布創造出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後,掀起不小震撼,各界現在屏息等著聽他在國際峰會中,針對基因編輯的道德原則及安全標準發表一己之見。

賀建奎先前在上傳影音平台YouTube的影片中表示,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gene editing)雙胞胎已於幾週前在中國出生,這對雙胞胎的基因經過修改,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感愛滋病毒(HIV)。

若賀建奎所言為真,這對雙胞胎便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科學界對此展開激辯,許多人憂心驗證數據不足,也有人質疑對健康胚胎及孩童進行基因編輯的做法。

第2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昨天在香港開幕時,主辦單位似乎未留意到賀建奎引起熱議的研究結果。

生物學家暨峰會主席巴蒂摩(David Baltimore)在會場場邊表示,他「不清楚(賀建奎)是否值得信賴」,並說:「我還沒讀過相關研究,我不知道他打算做出何種主張。」

其他峰會主講人也成媒體包圍的對象。

墨爾本大學基因醫學主任克利斯托杜洛(John Christodoulou)表示,賀建奎的研究似乎「規避了例常的道德監管程序」。

他說:「但如果他所做的是編輯人類胚胎,並讓胚胎成長出生…恐有風險引發所謂的脫靶效應(off-target effects)。」

「除了我們希望編輯的基因外,這項技術可能造成別處出現突變或染色體斷裂。」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University)學者佛克納(Margaret Sleeboom-Faulkner)表示:「確保它不應當作規範發生,才是明智。」

基因編輯有潛力解決遺傳性疾病,但仍極具爭議性,因為編輯所致的改變將傳遞給後代,最終還可能影響整個基因庫。

賀建奎排定今天參加小組討論會,明天針對基因編輯的道德原則及安全標準發表演說。(譯者:鍾佑貞/核稿:蔡佳敏)10711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