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獲諾貝爾醫學獎 本庶佑盼救治更多人

2018/10/1 23:05(10/2 09: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日專電)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由日本與美國的免疫學家本庶佑和艾利森榮獲,本庶在京都大學召開記者會表示,獲獎感到很幸運,盼持續研究救治更多人。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76歲的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本庶在京都大學召開記者會表示,這是榮譽的事,感到很欣喜,感謝一路辛苦過來的研究夥伴、學生、支持者及長期支持的家人,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

本庶表示,以基礎研究做為新的癌症免疫療法,應用於臨床上,可讓重病者身體恢復,當有人感謝「託你福的,身體才能康復」時,會深感研究是有意義的,無比欣喜。

他還說:「榮獲諾貝爾獎,自己是很幸運的人,希望能持續做研究,救治更多病人。」

日本時事社報導,本庶曾在京都大學課堂告訴學生研究的樂趣時說:「把大家都看不上眼的石頭磨成鑽石,從混沌狀態中做起,是非常有魅力的事。」

本庶持續研究的結果有助開發新藥,帶給癌症患者希望,彷彿把原石磨成鑽石。

本庶生於京都市,醫師父親擔任山口大學教授,少年時期在山口縣宇部市度過,國中之後主動學習,在宇部高中成績名列前茅。由於他的父親和親戚多是醫師,本庶也希望能夠貢獻更多人,1960年進入京都大學醫學部。

本庶佑在京大醫學系受生物學書籍啟發,對分子生物學感到興趣。1971年赴美研究抗體基因並拓展到免疫領域,返日後,本庶憂心日本研究體制,認為年輕一輩無法自由研究,因此一直尋求突破。

當時本庶的研究室成員、目前是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准教授的石田靖雅在免疫細胞表面發現、1992年發表的基因PD-1,但當時還不清楚有何種機能,本庶持續深入研究。

1998年本庶在老鼠身上實驗得知PD-1有抑制免疫的作用,2002年起針對癌症與病毒患者治療,結果證實有療效,讓希望幫助病患的本庶感到很高興。

製藥公司原本與本庶合作的意願不高,但雙方協議共同研究,2014年以PD-1為主的抗體藥物首度獲得批准,對部分患者的療效相當明顯。

報導指出,本庶的研究態度是「起初不知價值何在,但秉持好奇心與勇氣持續研究,最後會開闢出路徑。」

本庶認為基礎研究非常重要,但到出現成果回饋社會可能花上20年,在速成風氣下,本庶的堅持猶如警鐘。

包括美籍日人在內的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是第26人,醫學獎是第5人。(編輯:廖漢原)10710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