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兒盟破解收養6迷思 盼助出養寶寶找家

2017/11/28 15:03(11/28 15: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8日電)兒盟今天表示,國內收養觀念看似逐漸開放,但很多人仍對收養抱有迷思,兒盟將民眾常見的疑問整理成「問題集」,透過釐清說明,為民眾解惑,也希望幫助出養兒找到家。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近年來國內收養的觀念看似越來越開放,但從兒少收出養服務中心的電話諮詢,仍可發現一些有收養意願的家庭,對收養相關法令一知半解,或對收養抱有或多或少的迷思。

為破除民眾的疑慮和迷思,兒盟將民眾在收養諮詢專線經常提出的6個條件和迷思整理成「問題集」,希望透過釐清說明與倡議,幫助有收養意願的家庭解惑,也幫助出養寶寶找到溫暖的家。

根據兒盟的收養諮詢問題集,發現民眾常有「收養的孩子要不知道身世」、「收養的孩子要切斷原生家庭聯繫」、「收養的孩子要健康、投緣」、「收養的孩子可解決家庭問題」、「收養流程能快狠準」、「收養孩子不喜歡可反悔」等迷思。

兒盟表示,大眾對收養的想像較保守,有些人以保留態度面對身世問題,但百密總有一疏,與其讓孩子從他人口中得知身世真相,不如一開始就陪著孩子理解,一同調適心情與接納彼此;許多人認為,收養意味切斷與原生家庭的連結,這些多出自對出養人的刻板印象,而孩子探究自己的起源為人的本性,好奇與興趣並不代表忘恩負義。

選擇收養孩子時,兒盟指出,很多人會以健康、長相等條件評斷投緣與否,甚至用「貨比三家」概念來挑選,但這樣商品化孩子的行為,也抹煞給孩子完整家庭的美意;而收養孩子未必代表能解決所有家庭問題,因此,兒盟會反覆與收養家庭確認動機,確保收養人是否準備好迎接孩子到來。

兒盟表示,收養孩子須經過一定流程,如說明會、社工評估、媒親、和孩子漸進接觸等,這些都是為了確保孩子進入一個心理或環境準備妥適的家庭;因收出養事關重大,所以正式收養前會有一段試養期(觀察評估期),但試養期並非試用期,如果孩子頻繁轉換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兒盟也出版「談收養-愛的條件與無條件」,完整說明收養歷程,不管是掙扎於是否要收養小孩的夫妻、或對收養有各種迷思的大眾,都可在書中得到完整解答。10611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