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兩岸三地合作開發新鋼材 登上科學期刊

2017/8/25 16:16(8/25 17:5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5日電)兩岸三地研究單位合作,挑戰材料科學定律,成功開發出極高強度、高延展性、低成本的新穎鋼鐵材料,獲得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刊登。

金屬材料的「強度」和「延展性」往往難以兼得,因為金屬材料一旦經過塑性變形,差排密度就會提高,提高了強度,卻使延展性變差。

但上述材料科學的定律,近來遭到挑戰。根據台灣大學今天發出的新聞稿,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黃明欣思考以提高「可動差排」密度,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也維持塑性。他的合作夥伴、中國大陸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羅海文,建議以中錳鋼合金系統設計,台灣大學助理教授顏鴻威、學生程冠儒則以電子顯微技術進行結構解析。

於是跨越兩岸三地、由年輕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想到以調配雞尾酒的方法,能使材料的顯微結構更複雜。最終在他們的努力下,發展出「變形繼以配分(deformation & partition, D&P)」的技術,成功開發出具有突破性機械性能的鋼鐵材料。新的合金具有2.0GPa以上之降伏強度(材料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且均勻延伸率仍可達到16%以上。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新的材料,未來在汽車、航太、能源工業等領域,都很有發展性。且特別的是,運用這項技術的鋼材,原材料價格僅有麻時效鋼的20%,能大幅降低成本。10608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