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惡化轉移關鍵 台灣團隊找到了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5日電)口腔癌治療大突破,台灣團隊耗時6年,發現特殊的「長鏈非編碼RNA」是口腔癌惡化、轉移的關鍵因子,只要能抑制其表現量,就能降低轉移機率,可望發展成口腔癌治療、篩檢工具。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名第四,更是30至59歲男性中,發生率最高的癌症。
台北醫學大學轉譯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施景文今天受訪時表示,癌症是一種細胞不正常增生的多面向進展疾病,長久以來癌症精準醫療始終是醫學界的棘手難題,特別是快速生長的腫瘤,往往具抗藥性、抗放射性、快速轉移進而導致死亡。
施景文說,近年研究發現,口腔癌在腫瘤快速生長時,會因氧氣不足呈現缺氧狀態,面臨死亡危機,癌細胞為了克服逆境,會加緊分裂細胞、突變、甚至轉移,來逃脫環境限制,整個過程牽涉到上百個基因轉變。
施景文指出,轉變過程雖有部分癌細胞會因此死亡,但凡是能熬過此劫存活下來的癌細胞,就會變得更具抗藥性、容易轉移,而且生存能力更強,不僅治療難度大大提高,惡化速度也更快。
台北醫學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奇美醫院研究團隊耗時六年,在口腔癌細胞中發現一種特殊的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RNA),會在癌細胞面臨缺氧危機時,協助啟動基因轉變,促進癌細胞找到新的生存之道,也是口腔癌惡化、轉移的關鍵因子,研究結果六月底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參與此研究的施景文說,國外資料庫曾分析57個口腔癌組織和22個正常組織,發現癌組織中的此RNA表現量,比正常組織高出4.5倍;奇美醫院分析15名口腔癌患者的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也發現有超過一半的癌組織RNA表現量,比正常組織高出2倍之多。
施景文說,研究發現口腔癌細胞中這種RNA表現量越高,復發、轉移、惡化機會也更高;反之,如果沒有這種RNA,口腔癌細胞面臨缺氧時,就很難突變甚至因此死亡。
施景文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未來不僅有機會發展成快篩工具,初期口腔癌患者一驗RNA表現量就能知道未來快速惡化、轉移風險大不大,醫師也能以此決定是否應更積極治療;另一方面,也可望開發出針對此RNA的阻斷性藥物,為癌症治療開啟新契機。106072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