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豬油是否混廢油 食藥署首創鑑別技術

2017/6/14 11:41(6/14 12:4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4日電)3年前有不肖業者以豬油混摻廢食用油,引爆劣油風波。食藥署耗時1年研發油品鑑別新技術,可即時檢測豬油中是否混摻植物成分,研究成果今年3月登上國際期刊。

衛福部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廖家鼎今天表示,豬油是台灣料理中常見用油,但3年前卻爆發地下油行業者郭烈成收購使用過的廢食用油,經地下油廠精煉後,再賣給強冠公司製造成全統香豬油等產品,但過去卻沒有有效的鑑別方法。

食藥署花了1年時間研發出全新的鑑別技術,可檢驗豬油中是否含「植物固醇」,作為是否混摻非法油品依據,研究成果今年3月刊登在國際期刊(Food Control)。

什麼是「植物固醇」?廖家鼎解釋,植物固醇存在所有植物中,類似動物體內的膽固醇,一般油脂一旦烹煮過蔬菜等植物食材,產生的廢食用油通常就會含有大量植物固醇,即便油脂經過精製程序仍不易去除。

廖家鼎指出,他們利用這項新技術分析市售豬油,發現其中植物固醇相當微量,但一驗劣油事件中的問題豬油檢體卻高達400ppm,未來可望利用此技術,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10606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