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奇萊平原古聚落 窺見各族群變遷

2017/2/21 11:53(2/21 12: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21日電)花蓮「達固湖灣」去年挖出多顆貝塚螺貝,經考證已有800多年歷史;花蓮市公所透過古文物、老照片回溯百年來花蓮消失的原住民族生活、漢人開墾及客家聚落成形的歷史脈絡。

花蓮市公所洄瀾人文館舉辦「滄海變桑田--消失中的奇萊平原古聚落」年度特展今天開幕,展覽內容包括16、17世紀考古文物、古地圖、舊有文獻以及歷史老照片。

花蓮市長魏嘉賢表示,不同時期各族群在花蓮市土地上的活動,藉由展覽希望能聯結成花蓮人共同的記憶。

協助展覽文物整理的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潘繼道表示,百年前加禮宛戰役,在現今花蓮市西邊消失的撒奇萊雅族和噶瑪蘭族、及漢人在花蓮市十六股的開墾、客家在此登陸後向花東縱谷擴散等人文、歷史,都可從展覽中窺見。

奇萊平原為花蓮市古地名,百年前主要為撒奇萊雅族居住於此,歷經時代變遷及戰亂影響,古聚落逐漸消失。去年暑假成功大學考古所師生來到花蓮田野實習,在地方耆老引導下走訪古戰場。

研究團隊在古戰場田野調查時,意外挖出距今800年前的貝塚螺貝,推測當時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仍主要以撈貝、漁獵及農耕維生。10602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