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別讓後段大學變釘子戶 私校校長籲修法

2016/11/1 15:2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日電)少子化衝擊高教,南臺科大校長戴謙接受最新評鑑雙月刊訪問時,呼籲教育部速修法,考量類似「國賠」概念,讓後段班大學取得合理退場利益,以免淪為不願退場的「釘子戶」。

今天出版的評鑑雙月刊專訪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談到高教大限,戴謙受訪時表示,即使是學生人數逼近2萬的大校,每年招生都是「剉咧等」。

戴謙表示,台灣高等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人人都要讀大學的文化問題,結果導致基層的工作沒人做,這才是真正的社會問題,如果大學畢業生有真功夫,就不必害怕失業,也不會有學用落差的問題。

想要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戴謙認為,如果教育資源沒有重新分配,台灣的高教問題將是無解,因此主張 「使用者付費」,開放大學自由競爭,如果有大學想提高學雜費,教育部根本不需管制,只要審查學校想把增收的學雜費用在什麼地方、學校的規劃案是否合理就好。

對於少子化衝擊高教,戴謙表示,學生少是一個事實,無能改變,但「大者恆大」,往上提升、辦學績效好、產學合作多等學校,將來仍然可以存活,但如果學校位處偏遠,很難招到學生,沒有競爭力,該放棄的時候還是要勇敢放棄,或者找其他人共同經營。

戴謙也指出,無論是後段或前段大學,都是政府生的孩子,既然生了,就要有一個good ending,呼籲教育部儘速修法,考量類似「國賠」概念,同意後段班大學取得合理退場利益,選擇自己該走的路,以免淪為不願退場的「釘子戶」。1051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