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譯一錯30年 狄百瑞透過唐獎正名狄培理

2016/9/1 10:41(9/1 11: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日電)國際漢學權威、第二屆唐獎漢學獎得主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透過唐獎基金會指出,他的中文名字被出版社弄錯30多年,其實應是「狄培理」,由國學大師錢穆所取。

熟悉國際漢學的人,一定知道「狄百瑞」的名號。他從1953年開始在美國教授中國思想,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大專生認識儒家文化所必讀。

然而,「狄百瑞」這三個字,卻是美麗的誤會。唐獎基金會今年6月宣布第二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時,中文名仍使用華文圈熟悉的狄百瑞。直到近日,狄百瑞才透過好友告知唐獎基金會,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向華人社會正名。

這位現年97歲的漢學大師,中文名字應該是「狄培理」,這不是隨便取的,來自前輩國學大師錢穆的手筆。

原來,狄培理年輕時曾到訪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前身),和錢穆一同學習。錢穆當時便以英文名字(deBary)音譯,取了接近又富有哲思的中文名字「培理」。錢穆是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的恩師,3人在學術上互有唱和,狄培理也曾多次公開說,錢穆是他最敬重的人物之一。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狄百瑞」應是香港新亞書院在1980年代出版著作時,不小心譯錯。華文圈就這樣弄錯了30多年,直到最近轉達「正名」,許多參與唐獎評選的中研院學者,聽到也大吃一驚。

目前唐獎網站已將得主簡介頁面改正。陳振川說,狄培理「正名」非常有意義,唐獎基金會也願意配合,希望華文圈人士和媒體,也都使用「狄培理」。

狄培理已97歲高齡,9月底無法來台領獎,改由他的女兒和徒弟代表參加頒獎典禮,並在台灣各地舉辦座談會,與民眾、青年學子,一同分享狄培理的學術理念。10509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