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中心修復大龍旗 2年後再展風華
2015/12/30 17:56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30日電)日據時期昭和年間,被北港地區譽為「車倒三間店」的大型宗教織品文物「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歷經80多年歲月後,在文化部文資中心的修復下,預計2年後再展風華。
文化部長洪孟啟今天視察座落在原台南州廳、現今台南文學館旁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文資中心陸續展開與雲林縣一般古物「北港飛龍團大龍旗」修復研究、續修史前館南科分館出土遺物、3D掃瞄建模應用於國定古蹟的預防保存等三大專案。
洪孟啟指出,大龍旗的修復是為了留下當代傳奇與再現風華,南科出土遺物的整飭則是為了追古映今,3D掃描建模是著眼於古蹟未來的預防保存,並嘗試解決文化資產所面臨的「三高」,高齡化、高變異、高風險等問題。
文資中心今年起也進行國定古蹟3D掃描工作,50公尺內掃描的古蹟,誤差值在2公厘之內,不僅可取得建築物整體的精確尺寸,更可以充分保留內部構件的細節,避免傳統測量或繪圖方式容易出現的誤差。
文資中心也採購一整組要價新台幣500萬元的機器手臂,可用來雕刻古機構件或裝飾,可回復到文物80%的樣貌。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歷經80多年歲月,是兩面巨大的三角形旗幟,長寬尺寸為5.35公尺、4.54公尺,斜邊6.73公尺,是目前台灣刺繡文物中造型最大的龍,而水族人物的紋飾表現出類似日本浮世繪的用色與圖案,目前大龍旗布面脆弱、金屬繡線氧化脫落,面臨的問題複雜,還需要2年才能修復完成。
文資中心未來也將邀請國內文化資產保存系所合作,培育本土織品修復人才,讓大龍旗有朝一日再展風華。10412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