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安慰憂鬱症友人 別說這句話

2015/9/6 08:1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6日電)「怎麼辦,好想死」,臉書傳來朋友的求救訊息,若處置得宜往往可救回一條人命。馬偕醫院醫師方俊凱說,千萬別對想輕生的人說「別想太多」,應找話題轉移尋死注意力。

憂鬱症患者常感到心情沮喪、凡事提不起勁、思考變慢、覺得生活在世界上沒有意思、沒有價值,晚上失眠,也容易反覆浮現輕生念頭。

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結果,自殺(蓄意自我傷害)為15到24歲死亡者第2大死因,占13.6%;25歲至44歲的第3大死因也是自殺,占12.7%。

有患者會選擇在社群網站寫下求救訊號,一篇篇「我想死」、「救救我」的訊息怵目驚心,患者友人常急著安慰卻不懂門道,可能更讓患者腦袋斷線。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說,若憂鬱症患者在臉書訊息吐露心情,首要之務是密切保持聯繫,不要中斷對話,且不要直接跳其他話題,可詢問「為什麼心情不好」、「生活上發生什麼事」、「我在這裡陪你」等話語,拉近患者和人的連結。

有些人慣於用「不要想這麼多」、「想開點」安慰憂鬱症者,方俊凱說,這些話絕對無用。不要想這麼多就是直接阻斷患者思緒,不想就會腦袋斷線,也會停留在「想死」的念頭,應利用話題轉移患者「尋死」的注意力。

方俊凱說,憂鬱症者可能會覺得生活沒價值、活著死掉沒差別,家人、朋友除了日常關心,也可以多聊過去和未來的事情,如「我們幾天後要去哪玩?」,強化患者和人、生活的關係。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呼籲民眾珍惜生命,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10409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