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基北免試 吳思華盼折衷方案

2014/12/30 22:2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基北區免試入學跳過「標示」直接比「量尺」,引發中央、地方爭議,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說,將邀集3市成立工作小組,希望能找到一個折衷方案。

吳思華今天接受TVBS「台灣新政局」節目專訪,強調量尺當初設計時,是「特別情況的特別工具」,比完等級、標示後還有需求時,才能使用量尺,就像是為了計算時間,要先從大漏斗、中漏斗,最後因應特殊需求才設計一個「偏態漏斗」,如今基北區卻要跳過中漏斗,直接用「偏態漏斗」,一定會出現問題。

教育部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仍無法讓社會大眾瞭解量尺的用法。吳思華說,如果當初不要用「量尺」這個名稱,或許會好一些,談到「量尺」大家就會想到基測的「量尺」,實際上兩者完全不一樣,「這的確是疏忽。」

吳思華並解釋,目前不可否認,成績在大家心中還是有一定份量,所以國中教育會考成績依序分成3等級、4標示、10量尺,就是希望未來大家對成績沒那麼重視了,可以一步一步拿掉,最後回到只有3等級就好。真正在乎成績的菁英學校,應用特色招生管道選才。

對於目前基北區免試的僵局,吳思華說,會找3市教育單位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找出一個折衷方案,「看我們擔心的事情,能不能不要發生。」

以會考成績單的矛盾為例,吳思華說,成績單是全國一致,上頭仍是只有等級、標示,而不是基北區要的等級、量尺。最後解決方式,可能是基北區自己再印一份成績單,教育部基於維護學生權益的立場,會給予電腦技術協助。10312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