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半導體地緣政治三國志:美、歐、中國與台積電【書摘下篇】

2022/8/26 10:38(8/26 13: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半導體地緣政治學》從地緣政治角度切入,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剖析國際政治結構。(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半導體地緣政治學》從地緣政治角度切入,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剖析國際政治結構。(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報導半導體產業超過35年的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太田泰彥(Ota Yasuhiko)去年底發表新書《半導體地緣政治學》,中文版近日上市。太田從地緣政治角度切入,以半導體產業為核心剖析國際政治結構,分析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台灣、新加坡、日本等半導體要角在這場未來戰爭的攻守態勢。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中國的半導體爭奪戰利器

中國在半導體爭奪戰的利器之一是制海權。台灣四周盡是中國的軍隊基地,集結半導體工廠的新竹,更位處台灣本島最靠近中國的西岸位置。以地緣政治風險來看,沒有比這裡風險更高的地方了。

中國的另一個「利器」是廣大的國內市場。根據一份2020年半導體市場規模的調查顯示,中國的市占率壓倒性地大。光是中國就占了全球需求的35%,其次是北美占22%,歐洲及日本則各占8%。

毫無疑問,中國的市場力量日後還會愈來愈強。中國是數位先進國家,半導體需求每年都以兩位數左右的速度持續成長,若不是因為美中對立,全球半導體廠商應該會以中國的成長市場為目標,積極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事實上,美國的半導體企業也希望除了戰略敏感的精密產品以外,都能自由銷往中國。英特爾或高通公司的通用晶片可以說是其中代表。但這界線在哪裡並不能光憑企業自己臆測,所以美國商務部必須明確列出禁令清單,畫出界線,表明「這個範圍內的商品可以出口」;而中國企業也同樣關注這條界線。

那些尋找擴大出口機會的美國企業,正中中國的下懷,因為這或許是個可以打開美國出口限制的突破口。美國政府基於國家安全支持國內的半導體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在生意上的確依賴中國市場。如果美國企業說服政府放寬出口限制,它們就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特洛伊木馬而反噬美國,美國的困境就在這裡。

中國在半導體爭奪戰的利器之一是制海權。(中央社製圖)
中國在半導體爭奪戰的利器之一是制海權。(中央社製圖)

中國是數據資料貿易的獨裁者

2020年11月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 談判國家:
    -東協10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
  • 談判進度:
    -由東協10國發起,並強調是東協10國主導,但一般認為中國才是背後主導者,2013年5月舉行第1回合談判
    -各國本來期望2019年11月東協峰會完成談判,但RCEP遭遇來自印度國內的反彈,擔憂中國產品傾銷,印度退出談判
  • 協定重要內容:
    -成員國9成進口貨品關稅減免
    -開放服務業
    -鬆綁專業人士進出
看更多
關閉
」(RCEP)是由日本、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澳洲、紐西蘭等15個國家的多邊談判,中國在許多議題上都積極主導。例如在訂定電子商務規範方面,就反映出濃厚的中國主導色彩。

條款中規定數據資料可以跨境流通,數據的保管、存取,不應該受到國家在地化的限制。這一點乍看之下,似乎保障了企業數據的自由流通,但再仔細閱讀細項,裡面還有一條但書:如果成員國判斷會危害到自身國家的安全,就可以當作例外處理。

雖然中國表面上提倡數據資料的貿易自由,但只要中國政府判斷有必要,就能扣留外國企業的數據資料以防跨境流通,也能要求外國企業將伺服器設在中國境內,甚至能要求外國企業揭露原始碼。

這麼一來,外國的雲端企業在中國蒐集的數據資料,實質上等於在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而在中國蒐集的數據資料卻無法帶出中國境外。

更嚴重的問題是,RCEP成員國之間發生爭端時的處理解決機制不足。數位領域因為不適用一般的解決機制,所以在數據資料的貿易方面萬一發生糾紛,也無法依據規範給予公平裁決。這表示違反規定者能逍遙法外,而照規矩的老實人反而像個傻瓜。

歐洲以小搏大 掌握最強「武器」

即使無法支配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但只要找到關鍵控制點來布局,也能抑制地緣政治風險,讓戰況對自己更有利。歐洲採取的戰略,就是建立足以影響其他國家決定的傑出技術。

在晶圓上蝕刻電路的作業稱為「微影(Lithography)」技術,這和以前傳統相機把底片上的人物或風景曝光顯像的原理相同,是製造半導體最基本的工程。

歐洲最強的武器,就是能夠進行微影曝光的「光刻機」(Mask Aligner)。因為能製造精密光刻機的廠商,全世界只有位於荷蘭西部費爾德霍芬(Veldhoven)的艾司摩爾(ASML)這家公司。

艾司摩爾具備什麼優異的技術呢?

想像一下雨後的天空所出現的七色彩虹:紅、橙、黃、綠、藍……彩虹的外側是紅色,而內側應該是紫色。紅色與紫色的尾端,彷彿融化在空中般消失不見。

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是光的一部分而已。彩虹兩側之外,人眼看不到的區域是紅外線與紫外線,而紫外線中波長更短的光,則稱為「極紫外光」(EUV, Extreme Ultraviolet)。

要製造高電晶體密度的半導體晶片,極紫外光扮演重要的任務。為了提升蝕刻在晶圓上的電路圖精細度,必須竭盡所能使用波長更短的光。因此如果想要電路做得愈精密,極紫外光的波長就必須要愈短。

艾司摩爾所掌握的,正是極紫外光的曝光技術。韓國三星電子與台灣的台積電在半導體的精細加工上均已突破奈米製程量產的屏障,更進一步朝5奈米、3奈米精細化競爭,但到了這麼精細的程度,沒有艾司摩爾的光刻機,恐怕難以製造出來。

全世界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公司能製造精密光刻機,艾司摩爾掌握極紫外光的曝光技術。(圖取自艾司摩爾公司網頁asml.com)
全世界只有荷蘭的艾司摩爾公司能製造精密光刻機,艾司摩爾掌握極紫外光的曝光技術。(圖取自艾司摩爾公司網頁asml.com)

「希望(艾司摩爾)能賣我們公司更多EUV光刻機。」

新冠疫情高峰期的2020年10月13日,根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的李在鎔副會長專機飛往荷蘭,直接找艾司摩爾的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洽談。這一年三星手上的艾司摩爾設備估計約為25台,只有對手公司台積電的一半左右,這表示他們的生產力將會落後對手,這讓三星十分焦慮。

從三星要求更多設備來看,外界臆測李在鎔必定投資了巨額的研發費用。原本三星應該是艾司摩爾的客戶,現在主客關係顛倒,三星反而得懇求艾司摩爾販售設備給他們。

艾司摩爾EUV光刻機大小幾乎相當於大型卡車,一台價格高達1、2億美元。雖然擁有愈多設備,就能生產愈多半導體,但艾司摩爾一年能生產的光刻機數量最多只有3、40台,因此各國廠商都在搶購。

美國也畏懼的一張王牌

美國為了制裁華為,同樣也禁止其他外國企業向中國企業出口。這麼一來,艾司摩爾也不能銷售EUV光刻機給中國,等同封鎖中國製造業精細加工的道路。

對艾司摩爾而言,中國企業是第三大客戶,僅次於台灣和韓國,因此艾司摩爾一開始也抗拒美國政府的施壓,最後還是被迫遵從出口禁令。

2021年美國政權交替後,拜登依然維持原本的出口禁令,中國仍無法從荷蘭調度到EUV光刻機。

美歐雖然對中國在禁止出口上拉起了共同戰線,但從歐洲的角度來看,艾司摩爾手上同樣有一張對美國的王牌可打。因為美國企業同樣需要艾司摩爾的設備。

美國仰賴的台灣、韓國晶圓代工廠,正排隊等著採購艾司摩爾的設備,英特爾及格羅方德等美國企業若正式參戰加入微製程的競爭,勢必也得加入等待艾司摩爾設備供貨的行列。

美國或許可以禁止對中國出口,卻無法強制別人一定要把東西賣給美國。只要艾司摩爾屬於荷蘭企業的一天,歐洲就仍握有全球半導體製造產業的支配權。因此,即使同為對抗中國的「西方陣營」,歐洲並不需要對美國言聽計從。為了保衛自身的國家安全,歐洲不可能放棄艾司摩爾這家公司。(書摘由野人文化授權,經中央社節錄整理)(編輯:王靖怡) 1110826

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半導體地緣政治學
  • 作者|太田泰彦
  • 譯者|卓惠娟
  • 出版社|野人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8/3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