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雙11後常見詐騙 消保處籲小心陷阱

2017/11/10 21: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0日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指出,「雙11」網購促銷正熱,但過後更常出現詐騙陷阱,「賣家電話要求退款」、「二手交易方式出清存貨」、「中獎短訊詐騙」是最常見的手法,小心別上當。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參議王淑慧說明,遇見以上3大詐騙手法,務必要小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105年11月通報,中國大陸去年11月1日至11日的「雙11」期間,網路詐騙短訊數量較平日增加超過一倍,而且「雙11」後更常出現詐騙。

王淑慧警告,當賣家來電表示,「您的網購交易存在異常或無法發貨,需要進行退款或解除交易異常」時,必須警覺,一旦打開網頁進行操作,就可能發生資金帳號或網銀資金被盜的風險。

王淑慧表示,在「雙11」後的一週內,二手交易詐騙會在各種網站或二手交易網站謊稱「雙11」搶購的便宜貨,要以加價、同價、甚至低價轉讓商品;還有在「雙11」後的半個月到一個月期間,中獎短訊的詐騙也持續頻繁,都暗藏詐騙陷阱。

王淑慧說,消保處統計去年11月至12月全國各縣市受理的網購爭議案件,共計278件,其中退貨爭議案件最多,高達3成5,退貨原因最多的是商品與訂購的不符近4成,懷疑被詐騙的也有2成。

她建議,網購下單應慎選知名賣家或聯絡資訊完整者;若在境外網路平台消費發生爭議,可透過平台的線上檢舉管道檢舉無良賣家;若是國內網站平台或賣家,可向各地方政府消費者服務中心申訴,或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線上申訴。10611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