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TPP 學者籲三管齊下減少農損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9日電)我國朝著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前進,學者呼籲取經日本談判經驗,就體質調整、救助與談判三管齊下減少農損。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個談判國已達成協議,結束第一輪談判後,12國將採共識決方式接納新成員國。台灣希望加入,但開放市場後,如何減少農業衝擊,需先完成調查,並找出對策。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說,已加入談判的日本,談判前預計農業產值受衝擊3成、3兆日圓,並同步調查完成全國各類農業損害,也推動了體質調整方案,還有救助辦法,日本談判後,讓農業衝擊減少、受損率低於3成。
他舉例,談判過程中,日本守住稻米未開放,讓日本農損因而大幅減少。
對照我國情況,他說,中經院預計我國加入TPP,每年農損為新台幣600億元,外界的預測值則約700億到800億元,對比全國農業年產值4800億元,加入TPP的農損產值占農業年產值的1/8到1/6之間。
學界預計衝擊較大的為產值1500億元畜牧業當中的豬(年產值600億到700億元),主要會是來自美、加的豬肉進口,瓜分國產豬肉市場。
畜牧業中另一項受衝擊產業是雞,其中白肉雞首當其衝,家用的土雞則可能因為通路使用進口量增,以及國人外食比例增加,市占率會漸漸受到侵蝕;而進口雞目前看來,美國進口量最大。畜牧業另一大受影響業別是乳製品,將會從紐西蘭、澳洲輸台。
另一大受衝擊就是農作物,年產值也高達2600億到2700億元;進口作物包含來自美國、越南的米,以及越南的蔬菜、茶等。
陳吉仲強調,日本為了談判入TPP,組了100多人、近200人的跨領域產官學團隊,執行許多因應方案,體質調整方面,包含垂直整合各類產業上中下游,進而穩住市場端銷售管道與占比,也對消費者做食農教育,產品強化產地標示,以區隔進口、國產農產的不同,養成食用國產農產習慣。
他並說,談判前就要做足因應對策與體質調整,還要推動2項法案,保障談判的透明化與確保受進口開放損失的農產品的救助,美國就有TPA授權法案及TAA救助法案,作為配套。
農委會國際處表示,因應貿易自由化,經濟部工業局已提出「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查,但是農業部份,主要依「農業發展條例」辦理,編列了「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每年約新台幣80億到100億元,就是TAA。
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指出,內容計有3大項,1.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2.調整產業或防範措施計畫,3.進口損害救助與穩價計畫。
她並說,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就是取消休耕地補助,轉而推動活化農地;調整產業或防範措施計畫則包含重要農產品的產業結構調整,例如推動農業加值與農業科技產業化、活化休耕地、專案輔導青年農民、區隔國內外產品及推動地產地銷,強化農產品國際行銷等。
進口損害救助與穩價計畫方面,其實從民國96年之後就沒再發生過相關損害補助,之前則進行過茶葉、梅子與竹筍的進口損害救助。
至於TPA,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未聞相關立法規劃。10412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