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能自產自銷 要分享TPP大餅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8日電)要進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農業體質要調整,因不景氣走入農業的青農帶給台灣農業轉型契機。成立社會企業的青農盧紀燁說,青農能自產自銷,並要分享TPP大餅。
農委會剛於雙十國慶日授證首屆百大青農,事實上,農委會在2年前就遴選出這100位青農,而獲選百大青農的人,平均年齡僅34、35歲,但是他們都已返鄉務農多年。
其中盧紀燁,來自花蓮、69年次的他善用國貿、財務金融及資訊管理的所學專長,籌設社會企業「壽豐印象」5年多,運作包含實體及網路店面,目前全台各地有50多位青農加入,當中也多人入選百大青農,他們的網路店面營收占比達7成,業績持續擴大中。
盧紀燁說,5年前返鄉是因為父母年邁、健康差,談不上興趣,多數青農返鄉看到的是老父母務農一生仍生活困頓,「是瓶頸、並不是願景」。而他當初只想著「必須做起來!」
最初憑著小一到高中跟著父母務農的經驗重新熟悉農事,3年前架設了「壽豐印象」網路門市,全名是「集壽豐收」,有著吉祥的意思。
盧紀燁很坦白的說,「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都在問問題,沒有人提出解決的辦法。」就像是多年來說農民用農藥毒死了吃作物的鳥,也讓老鷹間接受害,但農民其實是喜歡老鷹的,因為老鷹會獵食吃作物的鳥;若要鳥或老鷹不被毒死,就要提出趕鳥的方式,像他就帶著他養的栗翅鷹驅趕吃稻穗的鴿子,稻田則無毒耕作。
而做網路門市,也是解決傳統農家收入過低的辦法。因為盧紀燁要讓小農的經濟規模透過質跟量的改革擴大,這也意味著,青農已能做物流、金流、行銷與品管。
盧紀燁說,因為自設的網路門市做得不錯,全國其他各地青農也陸續加入,早期6人,現在已50多人,後來又加開了實體門市,其他加入的青農會自行將農產運到門市,所售的農產不只無毒,並規格化。
盧紀燁舉例,青農不只能自產自銷、做好品管,核心的青農還能推動技改,例如目前碩豐印象共同銷售的農產有60、70種,當中的米由做得最好的青農統一管理所有米作物與出貨,有機疏菜及南瓜等也是,這樣的運作節省下的工作時數或提高的毛利,都回饋到青農自用時間與所得上,讓青農有時間與資本再進一步技改。
盧紀燁說,雖然政府沒能為青農複製出紐西蘭奇異果單一窗口、農民入股為主體的產銷運作組織,但「碩豐印象」作為農業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絕非其他人在2、3年內可以複製得成的,因太多軟硬體條件需要足夠。
為持續擴大經濟規模,「碩豐印象」四處尋求資源挹注。今年除獲選農委會首屆百大青農,也榮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育成中心遴選的15家重點輔導中小企業,並是15家中唯一的農業企業。
同時再受國發基金天使計畫青睞,該計畫承辦窗口已聯繫「碩豐印象」再次遞件、補充計畫內容,只要通過評審,將有機會獲得自籌資金占6成,天使計畫補助占4成、最高上限新台幣1000萬元的營運資金補助。
盧紀燁說,他還將與經濟部溝通,盼提供農業社會企業設立公司時,在成員都具有較難取得的農保身份下,免去公司法規定必須檢具勞健保投保給付要件的資格,以利青農拓展銷售據點,進而擴大營業規模。
政府面對TPP談判時,農業一直是敏感領域。但他說,青農們盼政府要讓台灣農產自給有餘的稻米、經濟價值高的文旦、火龍果、蘭花等作物吃得到TPP大餅;政府應體悟,台灣農業要軸線翻轉,靠的是一屆屆誕生出爐的百大青農,務必多與打拼事業的青農們面對面交換意見,青農才是開拓農業新局的關鍵。10410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