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亮紅燈 台產品大陸市占倒退嚕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7日電)隨著大陸當地供應鏈崛起,近9年來台灣對大陸進口成長1.94倍,但出口僅增1.59倍,占大陸進口比重下滑,經濟部統計,前5大出口產業中,僅剩電機設備在大陸進口市占成長。
目前還能在大陸市場成長的電機產品,包括積體電路、發光二極體、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印刷電路。
近年來中國大陸對全球政經影響力遽增,95年大陸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近8%,103年已成長至12.37%,更成為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等多國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對全球貿易影響力持續增加。
由於中國大陸積極扶植當地產業發展,大陸進出口結構開始產生變化,在電機設備、機械設備、光學製品等項目逐漸產生進口替代效果,進口比重漸減。
根據海關統計,目前中國大陸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但自100年起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趨緩,101年甚至衰退3.87%,102年、103年僅微幅成長1.33%、0.43%,今年第1季又出現負成長5.11%。
反觀從大陸進口金額自102年起逐年攀升,103年成長幅度更是高達12.81%。
觀察自95年至今,台灣對大陸出口金額僅成長1.59倍,但進口額卻大增1.94倍,由於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民國99年6月29日簽署,比較自99年至103年對大陸進出口成長變化更是明顯,台灣這段期間對大陸出口僅略增6.78%,但進口大幅卻成長33.64%。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陸製造業能力提升,產能逐漸開出,台廠備感威脅,經濟部統計,台灣前5大主力出口產品占大陸進口市占逐年下滑,自95年至103年間僅電機設備在大陸進口市占成長,其餘光學製品、化學品、機械設備、塑膠則節節敗退,又以光學製品跌最多,市占率從26.79%跌至16.83%。
進一步觀察103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前100大的貨品中,共有26項衰退10%,其中ECFA早收貨品就占10項。
至於對大陸出口趨緩的原因,經濟部分析有4大因素,包括中國大陸貿易型態轉變,加工貿易式微,但目前台灣對大陸出口貨品仍有7成以上為加工貿易形式、台商在大陸加工出口生產模式面臨瓶頸、大陸本身供應鏈崛起以及在大陸台商逐漸減少自台灣採購機器設備、原料零件與半成品,轉而向大陸當地採購比重逐年攀升。
面對今年前5月對中國大陸出口仍持續下滑7.3%,經濟部表示,將持續關注兩岸產業供應鏈變化,對內則將協助企業投入差異化、高品質產品的創新研發,以半導體為例,除了加強產業合作外,更應爭取與國際廠商共同投資發展設備。
另一方面,除了透過實需整合協助廠商爭取大陸內需商機外,經濟部也將針對出口優勢產業包括工具機、汽車零組件、車電、太陽光電、五金、手工具、建材、安全器材等籌組專業參展團或拓銷團,並加強邀請陸商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來台採購。10407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